劰载中...

绵阳论坛官网 - 绵阳人的网上家园 !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绵阳市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房屋安全防护网,最大限度降低建筑风险

[复制链接]

483

主题

484

帖子

215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
绵阳市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房屋安全防护网,最大限度降低建筑风险,绵阳论坛
        “涪城一号”卫星扫描地面建筑示意图
          ● 卫星
          全天候监测
          依托“涪城一号”卫星,可穿透复杂天气全天候工作,11天重复扫描25公里×25公里区域,涪城区试点一年多识别101处风险建筑,曾精准监测出危房沉降并推动拆除,消除重大隐患
          ● 无人机
          “CT扫描”
          替代传统高空危险作业,搭载高清与红外设备扫描外墙,能快速发现空鼓、渗水等隐性问题,科技城新区试点时,对6.9万平方米外墙检出293处缺陷;全市已培训206名物业骨干推广技术
          ● 地面传感器
          24小时“站岗”
          在13栋危房布设倾角传感器、裂缝计等设备,实时传输倾斜、裂缝数据,如安昌西路D级危房被精准监测,确保人员撤离后仍能掌握房屋结构动态
          ● “天—空—地”
          监测体系形成
          以卫星“天眼”、无人机“空巡”、地面传感器“地守”形成立体监测网络;建成全市房屋安全“智能管家”系统,整合181万余栋房屋“健康档案”,后续还将打通新建与既有房屋数据链
          中国(绵阳)科技城5G科技园监控大厅里,闪烁的屏幕无声传递着来自太空的建筑扫描数据;地面上,无人机一次次升起,红外镜头对高楼外墙进行“CT扫描”;被重点监控危房的角落里,传感器静静捕捉着危房的每一丝形变……在绵阳,一张融合“天—空—地”的房屋安全智能监测网全面铺开,默默守护千家万户的安居梦。
          □ 记者 兰建春 唐韬 文/图
          天眼 卫星精准监测 地面快速处置
          10月10日,中国(绵阳)科技城5G科技园内,巨大的电子屏幕实时显示着卫星轨道与数据。在500公里外的太空,“涪城一号”卫星精准掌握着绵阳地面建筑的形变与沉降——这相当于高精度的“太空体检”。
          现场负责人张诚告诉记者,“涪城一号”卫星可穿透阴晴雨雪复杂天气全天候工作。它通过雷达波反复扫描同一区域,并运用干涉测量技术比对影像,从而捕捉到传统光学卫星无法识别的沉降信息。“单次扫描可覆盖25公里×25公里的区域,每11天即可重复扫描一次。经专业处理,监测精度最高可达毫米级。”
          涪城区试点卫星监控技术一年多以来,已识别出101处风险建筑。
          今年5月,铁路家属区内此前被鉴定为D级风险的3栋危房,被“涪城一号”卫星监测发现累计沉降量分别达到7.08毫米、13.91毫米和21.34毫米,风险等级均被提升至C级。市住建委会同涪城区组织专家开展评估,确认这3栋危房已构成重大安全风险,随即实施拆除,消除了安全隐患。
          太空发现风险,地面精准处置——绵阳正以“天眼”守护,筑牢建筑安全防线。
        绵阳市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房屋安全防护网,最大限度降低建筑风险,绵阳论坛
        工作人员介绍房屋安全管理系统
          空巡 无人机“医生”为高楼做“CT”
          卫星是“天眼”,无人机则像灵活的“空中医生”。以往进行高楼外墙检查,需要工人吊着绳子冒险作业,现在只需无人机搭载高清与红外设备升空扫描,就能给建筑做一次全面“CT检查”。
          今年8月,这项技术在科技城新区率先试点,对5栋高层建筑6.9万平方米外墙进行了全面检查,找出293处缺陷,其中高风险121处。
          空鼓、渗水、面层脱落——这些肉眼不易发现的问题,红外热像可“一眼看穿”。检测报告直接标注风险等级和具体位置,物业和业主开展整治更有依据。
          据市住建委工作人员介绍,面对全市超3800栋高层住宅和600多栋公共建筑,传统检测方式盲区多、周期长、成本高,用无人机巡检不仅省钱省力,还能无接触作业、透视建筑内部隐患,并生成三维数字档案,便于闭环管理。
          9月底,全市206名物业骨干学习无人机“CT检查”新技能。据悉,绵阳将持续推广这项技术,将外墙检测纳入定期检查,用科技筑起一道空中安全防线。
        绵阳市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房屋安全防护网,最大限度降低建筑风险,绵阳论坛
        地面传感器实时监测危房
          地守 传感器“哨兵”24小时“站岗”
          除了空中与天上的监测,地面也有忠诚的建筑安全“哨兵”。
          在安昌西路一处危房楼顶,几个银白色的倾角传感器静立在屋檐四角,实时捕捉这座D级危房的每一丝变化。楼梯间,一台裂缝计紧紧“盯”着墙体的开裂痕迹,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张地面监测网,默默守护这栋危房的安全。
          这里人员虽已撤离并封控,但其安全状况仍被24小时监测。实施监测的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这栋楼倾斜最大变形量为-0.0208度,裂缝累计变形0.074毫米,整体结构保持稳定。
          类似的动态定点监测正在涪城区、科技城新区13栋危房展开。通过监测设备实时传输的数据,便于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绵阳市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房屋安全防护网,最大限度降低建筑风险,绵阳论坛
        无人机巡检高楼
          融合 建成房屋安全“智能管家”系统
          从卫星遥感到无人机巡查,再到地面传感监测——绵阳正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的房屋安全防护网,让建筑风险降到最低。据介绍,所有这些“天—空—地”监测数据,最终都汇入全市房屋安全管理系统这个“智能管家”。
          记者从市住建委获悉,这套系统已初步建成,融合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等多项技术,逐步实现对房屋安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该系统已录入全市181万余栋房屋的“健康档案”,具备四大核心功能,推动房屋安全管理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预警”转变:风险预警“千里眼”实时定位隐患,巡查任务“一键达”直通一线人员,档案管理“智慧脑”支撑决策,鉴定机构“严把关”规范流程。
          后期,该系统还将打通新建与既有房屋的数据链条,持续以科技手段守护千家万户的住房安全。
          编辑:谭鹏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底部站长删除!
绵阳人说绵阳事!关注绵阳论坛!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客户端|网站地图|绵阳论坛 ( 蜀ICP备2022009813号-1

返回顶部
x

扫码注册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安全网站

GMT+8, 2025-10-14 04:13 , Processed in 1.391472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5-2016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