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论坛 - 绵阳人的网上家园 !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石仆”彭耘 雾山石上“对话”李白

[复制链接]

408

主题

409

帖子

-83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8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18 21:5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石仆”彭耘 雾山石上“对话”李白,绵阳论坛
          彭耘
        “石仆”彭耘 雾山石上“对话”李白,绵阳论坛
          学生在参观石刻
          寻诗仙足迹,江油昌明河畔的李白纪念馆,是必游之地。其中馆内的《李白故里胜迹图》《饮中八仙图》等大型石雕,常让人驻足。这组令人惊叹的石雕,即为雾山石刻,因选材于江油观雾山海拔1300米的雾山石而得名。
          2007年,雾山石刻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江油从事雾山石刻技艺的石刻艺人不多,今年59岁的彭耘就是其第三代传承人之一。
          以刀为笔、以石为纸,彭耘展开全部想象,让灵魂与李白“对话”,书写雾山石刻传奇;从青葱少年到霜染两鬓,手握刻刀40载,他的黄金年华,都在李白纪念馆升起的朝阳和摇曳的灯光里度过。
          □刘术云 记者 李春梅 文/图
          一见倾心16岁“遇见”李白
          1980年,还在江油太平镇上初中的农村少年彭耘,随同学和老师一起,到建成三年的李白纪念馆游览参观。
          纵横交错的仿古墙与石径,婆娑多姿的绿树、翠竹和鲜花,还有那些刻满诗词歌赋的楹联与匾额,让彭耘漫游在唐风遗韵的纪念馆中流连忘返,不禁感叹:“要是能在这里工作一辈子,才安逸哦!”
          1981年,彭耘初中毕业进城工作。当时可供他选择的,还有学校后勤岗、新华书店店员。他毫不犹豫选择成为李白纪念馆的一名勤杂工。
          入职的彭耘,每天在园区打扫卫生、修剪花草,沉浸在李白的文风中,他的梦想也悄悄在这里萌芽生根。
          工作不到一年,李白纪念馆选派一批年轻人外出学习园林绿化、字画装裱等技术。彭耘因家贫姊妹多,选择留在江油,跟随李白纪念馆的雕刻师傅邓文学习石刻。
          邓文从7岁开始,就在江油武都镇学习石刻技艺。随着时代变迁,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江油境内仅有邓文一人掌握雾山石刻工艺。1979年,江油为了抢救濒临灭绝的传统工艺,特将邓文请到李白纪念馆,让他招收学员。
          “石刻讲究线条自然流畅,一刀成型,”彭耘至今记得,第一次拿刻刀就付出了“血的代价”。因为心虚手抖,他往石头上使劲凿了几下,一不留神便凿在左手上,钻心地疼。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他的左手食指、中指上刀痕累累;因为长期紧握刻刀的缘故,他的右手中指与无名指被磨得一样长。
          跟随师父潜心学习半年后,彭耘就熟练掌握浮雕、圆雕、镂空雕、线雕等雕刻技法,并跟随师父邓文、师兄邓国军参与了《李白故里胜迹图》壁照的雕刻。
          如今,镶嵌在李白纪念馆的《李白故里胜迹图》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一幅雾山石刻作品,是雾山石刻的代表作。
          一把刻刀“对话”李白40年
          从一块普通的石料,到一件精巧细致的雾山石刻作品,需要匠人们手、眼、心的配合,也需要时间的沉淀。
          “雾山石刻,选石尤为重要。”彭耘说,选石技巧首先看纹路,有裂痕的石头不能选用;二用锤敲,听声音传递出的刚度;三用手摸,掌心感知润度,这样选出的阴山石,含水量高、不易碎。
          修炼手上的技术还远远不够,要与李白“对话”,石刻艺人的脑子里还得有内容,“从学习石刻开始,我就觉得自己最大的困难是文化水平低,知识储备不够。”彭耘说。
          为此,他苦学师父所授技艺外,闲余时就去李白纪念馆,揣摩遗存的宋、明、清时代石雕石刻;阅览《芥子园画谱》《马贻画谱》《唐宋诗词选》《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观摩石涛、张大千、傅抱石、陈半丁等名人作品;还自费登东岳泰山,赴甘肃敦煌,到重庆大足、四川峨眉山等地开拓视野。
          花开花落,几度春秋。许是沾了李白的灵气,在恩师点拨下,彭耘的技艺日益精进,渐入佳境。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他就独立雕刻了众多作品。
          1993年夏,甘肃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欲雕刻10座碑。在全国考察了数十个名人纪念馆的雕刻作品后,该馆选中李白纪念馆的雕刻人员。彭耘与两名同事随即赶往甘肃,历时两个半月完成雕刻。
          1996年9月,彭耘应邀到北京参加全国文房四宝研讨会,他设计制作的两件砚台,双双获得特别奖。会上,他还被破格吸收为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员,并载入《中国文学艺术家与文房四宝专家集》。
          2001年,四川省政府联合中国作协、中国文联、光明日报社举办李白文化节,开幕式就定在太白碑林。从当年5月起,彭耘与邓国军、周敏等同事昼夜奋战,历时4个月,如期完成所需的13块扇面地碑碑文的雕刻、安装工作,还独立制作了8座方柱碑的诗词雕刻,为纪念李白诞辰1300周年活动刻下精妙绝伦的一笔。
          一转眼,40年风雨兼程。当初那个青葱少年,现已两鬓斑白。在李白纪念馆,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楼台亭阁,以及一年四季汩汩流淌的昌明河水,都默默记录着他走过的每一步。
          一生坚守 精琢雾山石刻
          如今,社会给予了彭耘很多头衔,如省级非遗名录雾山石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江油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但在彭耘心里,这些头衔皆被他总结为两个字——石仆。
          在从事雾山石刻工作的40年里,彭耘甘愿俯身做石头的“仆人”,打磨器物、沉淀心思,坚持将传统文化融入每一件作品。
          在彭耘眼中,优秀的作品不仅要体现技术上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要展现作者的艺术修养和道德操守。他认为,“材质美、内涵美、刀法美”是优秀的雕刻作品的重要属性。
          基于此,一刀一錾,用雾山石开凿而来的每一方砚台,都藏着彭耘的构思。他精心制作的太白砚、龙凤砚、松鹤砚等或平雕、浮雕,或镂空、镶嵌,雕刻技法古朴、画面生动、雅趣横生。
          他的作品,不仅摆在了全国各地书画名家的案头,还走出国门,在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都有其身影。
          如今,年近花甲的彭耘即将退休,然而,他对石刻的眷恋与炽爱仍深藏于心。
          从2017年开始,他就走进江油的各个学校,讲述雾山石刻的历史与技艺;2023年,在彭耘的张罗下,江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成立。
          或许,于他而言,退休是一个终点,亦是一个起点。彭耘还要向更多年轻人“种草”雾山石刻,让非遗文化走上更大舞台。
        编辑:李志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底部站长删除!
绵阳人说绵阳事!关注绵阳论坛!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客户端|绵阳论坛 ( 蜀ICP备2022009813号-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安全网站

GMT+8, 2024-9-15 06:37 , Processed in 1.280920 second(s), 4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5-2016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