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论坛 - 绵阳人的网上家园 !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华烟火架:古镇老手艺,慢工出细活

[复制链接]

353

主题

354

帖子

-303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3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20:44: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标题:看得见风华、品得到韵味、留得住记忆……
          重华烟火架:古镇老手艺,慢工出细活
        重华烟火架:古镇老手艺,慢工出细活,绵阳论坛
        烟火架燃放时会挂到固定架子上
       

          在江油市西北部,巍巍老君山隐匿于龙门山脉的群山之间。老君山山麓的江油重华镇,曾是江油、梓潼、剑阁三县的交汇地,在2300余年里交织辉映着火药文化、武术文化、红色文化、海灯文化,以其浓郁厚重的文化底蕴,沉淀为世人心中当之无愧的千年古镇。
          5月6日,农历三月廿八,既是重华镇一年一度赶“古会”的日子,又是江油市第十二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暨重华镇第十届传统民俗文化节开幕。此次活动的“重头戏”,当属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重华烟火架的燃放。制作烟火架的手艺人,正是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冯沛建。
         重华烟火架:古镇老手艺,慢工出细活,绵阳论坛
        戏剧人物是烟火架的亮点 
          A 古镇新韵,烟火往事说到今
          初夏时节,徜徉在重华古镇的街巷,古树、古堰、古寺、道观、廊桥、会馆等人文建筑及遗址遗迹,依然可循当年繁华风貌。特别是那条铭刻在重华镇人心中的老街——火炮街,述说着重华古镇的烟火往事。
          重华镇的火炮街上原有“火炮申”“火炮韩”“火炮罗”“火炮王”“火炮李”等16家,后来又发展为30多个“火炮世家”,以采炼硝石、制造火药烟花爆竹为业,且世代相传。而花炮的种类有喷花类、旋转类、旋转升空类、火箭类、吐珠类、小礼花类、烟雾类等20余种。
          在明清时期,重华古镇会馆林立、商贾云集,形式多样的花炮制作业极为兴旺,南来北往的客商汇集于此采购花炮,输送到千家万户。
          璀璨的背后,皆源于重华老君山悬崖峭壁上众多的神奇硝洞,里面蕴藏着数量巨大的火药、花炮原料——硝石,既是古代世界上最大的火药原料生产基地,也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发源地。
          2003年,科考队在老君山探明保存有朝阳洞、烟子洞等20余处古代硝洞遗址群;2006年3月,“老君山硝洞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6月,重华镇正式注册成为“中国火药之乡”;2007年,被誉为“火药之乡”活化石之称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被列入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时年52岁的冯沛建,祖籍湖北孝感,他7岁时开始跟堂祖爷冯成方学习做火炮、烟火架。因祖传四代制作烟火架的手艺,被确定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5月6日晚8点过,在冯沛建的执掌下,点火人的“神箭”穿过夜幕,悬挂于灵溪桥上的烟火架一下子被点燃。
          随着鞭炮的爆炸声,烟火架底部的烟花马上呈飞碟般旋转喷发,而此时,烟火架里的焰火也跟着亮了,“八仙过海”等造型各异的戏剧传说人物也随架子旋转飞舞起来,动感强烈,场面蔚为壮观。层层烟火伴随着戏剧人物、对联、图案等渐次燃烧,璀璨夜空,煞是好看。
          “烟火架是炮仗的一种,却称得上烟花炮仗行业的‘上乘功夫’,它巧妙地吸纳了烟花、炮仗、纸火等多种工艺和传统戏剧艺术精髓,集声、光、动于一体。”如今已年近古稀的冯沛建聊起烟火架,满心满眼都是骄傲和欢喜。
          江油重华烟火架产生于清代,距今约有300年的历史,是集爆竹、烟花、戏剧人物造型等于一体的民间传统技艺。
          重华烟火架的戏剧人物是亮点,多取材于“五女拜寿”“八仙过海”“二十四孝”“太白醉酒”等传统故事题材。本次燃放的烟火架共十二层,直径约1。5米,除“八仙过海”外,今年,冯沛建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李白故里”“海灯故里”等对联,以彰显江油、重华的人文底蕴。
        重华烟火架:古镇老手艺,慢工出细活,绵阳论坛
        冯沛建展示“李白邀月”
          B 技艺细腻,一架制作历三月
          就在烟火架燃放的几个小时前,记者来到位于重华镇冯家梁的一处农家小院,这里是冯沛建专门用来制作烟火架的传习所。
          制作烟火架的工作间里,摆满了青竹、纸、麻、颜料、硝等原材料。一个烟火架要经过备料、制作火炮、粘贴人物、彩绘等60多道工序,历时2到3个月才能完成。
          在传习所正厅,摆放着冯沛建历时两个多月做好用于当晚燃放的烟火架。他向记者介绍,烟火架呈桶状,规格可大可小,一般直径在60到85厘米,高50到75厘米不等。底部和顶部为竹编,里面可分为6层、7层、8层、9层,最高为13层。因用料多、工序多,成本大,均需用户提前订做。
          烟火架的戏剧人物可根据用户要求绑扎、粘合故事情节人物,也可由艺人根据主人用途而定内容。每层根据空间大小设置以人物造型为主的纸制宫灯等,尾部吊一挂鞭炮。燃放时,把烟火架挂到6米高的固定架子上。
          人不用走近点火,而是用火弹在30米以外朝烟火架射击,引燃烟火架底部挂的鞭炮。鞭炮燃放完,第一层底板就会自然脱落,坠下一个宫灯,宫灯底部的烟花会旋转喷发,宫灯里的戏剧人物也随之起舞,动感强烈。烟火架根据不同规格,整个燃放过程在30分钟左右。
          “千绽花、万绽箭。”冯沛建说,烟火架制作的最大难点是密封火路。因它是链式结构,环环紧扣,如果没有做好隔火环节,就会失败。
        重华烟火架:古镇老手艺,慢工出细活,绵阳论坛
        冯沛建给学生讲授烟火架制作技艺
          C 心声流露,非遗技艺传下去
          “这门手艺是从我堂祖爷爷传到我手上的。做烟火架是个细致活,来不得半点马虎。”冯沛建说,制作烟火架首先得精通纸火手艺,同时还得懂些传统戏曲知识。因此,看戏、听戏便成了冯沛建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
          “做这么一个人物的头,用的材质跟普通的纸不一样,全部用的是皮纸,大概要两天左右。”冯沛建拿起之前做的“李白邀月”人物向记者介绍。
          自从2007年被确定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冯沛建先后多次参加省市重要的文旅活动,尤其是参加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期间,他带去的技艺展示赢得了中外来宾和专家的青睐。2023年,央视、四川电视台先后采访他,报道烟火架制作技艺。
          “因为这手艺,没想到我这个‘跑摊匠’也当上了老师。”自2022年起,冯沛建多次被邀请给学生讲授烟火架的制作技艺。
          说到烟火架的传承,冯沛建既欣慰又饱含担忧。随着社会不断变迁与科技发展,传统的烟火架逐渐被现代高空烟花所替代,如今制作烟火架的艺人越来越少,这项民间传统工艺,现在处于濒危之势。
          冯沛建的老伴、儿子、儿媳及两个孙子经常看他做烟火架,在“打下手”的同时,耳濡目染已学会做烟火架。目前,他的儿子和儿媳都申报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了解学习这门传统手艺,美好的东西应该流传千年!”冯沛建说。(文帝 何鑫 记者 李春梅 文/图)
        重华烟火架:古镇老手艺,慢工出细活,绵阳论坛
         
             编辑:郭成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底部站长删除!
绵阳人说绵阳事!关注绵阳论坛!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客户端|绵阳论坛 ( 蜀ICP备2022009813号-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安全网站

GMT+8, 2024-6-16 15:50 , Processed in 1.337271 second(s), 4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5-2016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