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论坛 - 绵阳人的网上家园 !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拼出发展新天地——写在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召开之际

[复制链接]

482

主题

483

帖子

212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7-20 20:2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拼出发展新天地——写在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召开之际,绵阳论坛
          5月6日,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园。 (视觉绵阳资料图)
          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长虹集团研制的主蓄电池组和APU蓄电池组提供电源保障。“绵阳造”护航下,大飞机以追风逐电之姿,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蓝天之下,一列满载汽车及配件类产品的中欧班列从皂角铺站启程开往俄罗斯。声声汽笛正轰鸣阵阵,沿着这条“黄金通道”,绵阳产品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位于园艺山的云上大学城创新港内,入驻团队正各自进行科技攻关。大楼处,玻璃幕墙闪烁着实验设备安装调试的火热画面,让人感受到“云上两城”带来的无限活力。
          无论顺着交通干线环视,还是在蓝天白云中俯瞰,中国唯一科技城——绵阳,在今昔比照中总有动人的变化扑面而来。时间沉淀里,我们回首来时路,不断奋勇前行。
          这条路连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牵挂。202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干部群众,勉励大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殷殷嘱托让人热血沸腾。
          这条路承载着党中央赋予的战略使命。从2000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绵阳科技城的重大决策,到当下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战略位势得到极大提升,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因时乘势,克难奋进。绵阳坚定实施科技立市、产业强市、开放活市、人才兴市、生态美市“五市战略”,一条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在这里探索、延伸……
          定“高度”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在服务“国之大者”“省之大计”中贡献绵阳力量
          6月7日,“四川造”首颗SAR卫星——“涪城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半个月后,卫星总重约300千克,最高分辨率达1米的“涪城一号”传回首张绵阳市卫星遥感影像,绵阳三江大桥清晰可见。
          总投资60亿元的空天产业项目签约落户涪城区,绵阳以此切入“新赛道”,从商业卫星逐步延伸至空间飞行器、火箭发动机和整箭研制产业……从遥遥相望到星际遨游,绵阳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止。
          观察绵阳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在国家发展版图上找准其方位。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家三次赋予绵阳科技创新的光荣使命,为绵阳打上了“科技”烙印、注入了“创新”基因,科技创新已成为绵阳的核心价值和鲜明底色。
          今天,绵阳在全国创新版图上依然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闯”与“试”22载有余,绵阳始终在致力于破解科研、市场“两张皮”,科技成果转化率特别是科研端向应用端的转化不高的问题。去年以来,绵阳承担起一项新的使命责任——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
          先行示范,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扛起更大的担当,为全国作示范,标准之高、要求之高、期待之高,这是绵阳的新定位和新使命。
          勇于先行、当好示范,就是要率先探索、实践制度创新。绵阳把实施科技立市战略作为绵阳现代化建设的首要路径,创造性推出了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科创基金小镇、科技助理和“人才十条”“金融十条”“科创十条”等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创新举措,持续提升创新能级,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
          勇于先行、当好示范,就是要先行探索,发挥示范作用。绵阳不断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一方面将在绵院所、高校的科技成果向地方进行转移转化,实现科技协同创新发展。一方面打通各创新主体间的“壁垒”,组建由龙头企业牵头、科研院所和高校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
          今年6月,走进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一眼就看到摆在门口的3台医用回旋加速器。医用回旋加速器,是制备放射性同位素药物的关键核心设备。2021年,全球已有超过1500台,不过,没有1台是“中国制造”。
          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通过自主掌握技术原理,实现了全部器件国产化,生产出打破国外垄断的医用回旋加速器。
          从政府主导、企业主攻到政策红利释放的新信号,绵阳以科技创新助力抢跑“新赛道”。今年5月,绵阳再次“加码”,与在绵科研院所、高校和优质企业组建涪江(核医学)实验室,集聚国内外核医疗领域优势科技资源,打造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
          牢记使命,向“新”而行。绵阳站在服务国、省战略的全局高度,坚定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谋“广度”
          以科技驱动转变产业发展,突破工业发展瓶颈,铸就全市经济的根基和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6月18日,四川六合特种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特冶中心,技术副主任韦家向正在对三联冶炼高纯净高温合金的冶炼炉温进行把控,“为保证炉温均匀性,必须采用手持式测温枪对炉中料温进行验证。”
          如今,六合特种叶片钢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百炼成钢”的背后,映射出绵阳在统筹破与立中的发展之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
          盘点“绵阳制造”,“门类齐全,规模较大”的现代产业体系如何“大有可为”“大有善为”?
          “科技引领,不断创新”如何让“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产生源源不竭的“第一动力”?
          绵阳正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市战略。
          2023年春节后不久,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如战鼓擂响,绵阳现场兑现和发布惠及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不仅激励民营企业奋楫争先,也吹响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如火如荼。绵阳正通过承载能力提升、优势产业集聚、开放合作突破、镇园之宝培育、“亩均论英雄”、创新平台覆盖、营商环境优化“七大攻坚”,突破工业发展瓶颈,铸就全市经济的根基和优势。
          “绵阳制造”老底子如何焕发新活力?
          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2022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百强榜上,绵阳是中西部地区唯一进入前20强的非省会城市,而且是排行榜上进位最多、最快的城市。
          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刻地体现在绵阳以科技驱动转变产业发展的路径上。3月27日,全市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签约项目51个。其中,新赛道产业项目占13个,主要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核医疗等产业领域。
          今年以来,绵阳大力实施“新赛道”卡位竞速行动计划,积极抢抓“新赛道”产业发展“风口期”,全力招引一批专精特新型项目集聚成圈,把“新赛道”变成“主赛道”。
          数据显示,2023年1-5月,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9.3%,占全市比重达50.2%。
          大量新生力量纷至沓来。一方面,产业巨头和相关配套企业的到来,让绵阳产业生态圈变得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将有助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创新发展能级。
          如今,在这片土地上,无数切片、场景、分析,都在述说一个道理:绵阳根基在工业、家底在制造业,建设现代化绵阳的“主引擎”在新型工业化。
          四川2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绵阳入围3个,入选数量在全省地级市中排第一;“绵阳造”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前三的产品达到22种、全国前三的达到51种;科技城新区,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一年来吸引30家企业入驻;“绵阳造”启动发动机及机载设备供电的航空应急电源系统护航C919安全飞行……新与旧统筹,质与量同行,内与外结合,产业力量支撑绵阳冲锋“成渝副中心”。
          求“深度”
          打破盆地意识,“跳出绵阳看绵阳、跳出四川看绵阳”,主动出击,吸引更多“好资源”投向绵阳
          一座城市要让外界“叫好”又“叫座”,首先要树立“好口碑”。在这方面,绵阳做对了什么?
          着眼于大,“跳出绵阳看绵阳、跳出四川看绵阳”,不断寻求突破路径。
          7月5日,绵阳市商务局产业融合发展科,工作人员通过电话与无锡市一家会展公司仔细沟通,手中的笔记本上,已经记录了满满一页。7月底,绵阳市2023年“三推”活动将再次“启航”,走进无锡市。
          破圈出击,突破地域限制。2022年,绵阳启动开放活市战略,跳出“盆地”,先后赴厦门、东莞、苏州等地开启城市形象推广、产业项目推介、特色产品推销“三推”活动。
          探索前行,收获更加丰实。一年多来,落户绵阳的项目不断增多,投资不断增长:在厦门,18个项目签约,总投资135.5亿元;在东莞,27个项目签约,总投资268亿元;在苏州,30个项目签约、总投资525.63亿元;在佛山,29个项目签约,总投资411亿元。
          立足于小,用优化营商环境这个支点来撬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今年5月,绵阳高规格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打响“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品牌。对外发布的一组数据,可“解码”绵阳优化营商环境系统“打法”。
          数据显示,2022年,绵阳营商环境总体指标水平保持全省领先,常态化开展“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活动,已召开183场“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座谈会,收集问题2666个,已解决2458个,建立了问题征集、汇总、解决、反馈、结果公开、督查督办工作闭环。
          绵阳艾萨斯电子材料公司副总经理吕中华感触颇深,“提的问题都有回应,简单、直接、高效、给力。我反映的本地面板企业产业链供应链还不完整等问题,相关部门现场作出回应,表示将立即对接、认真研究、尽快解决。”
          绵阳以创新为引领,靠用心换取成效,拼出发展新天地,创新、拼搏、实干、进取成为了绵阳留给外界的“印象”。
          绵阳双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胡波惊喜连连,所在地涪城区的工作人员带着梳理好的政策材料上门服务。他表示,政府“点对点”的助企服务让公司更有信心抓机遇、拓市场。
          实干为要,践行“一线工作法”,向深处行、向难处进——
          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构建全域诉讼服务体系。企业可在市内任意法院办理涉诉事务,线上诉讼服务7×24小时在线;
          绵阳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当好“绵企通”的“店小二”、“面对面”座谈会的运营官,对企业诉求及时受理、迅速转办、全程跟踪,做到有需必应,无事不扰;
          市住建委实行专员制和容缺受理,企业报建即享一对一服务。同时,减少现场监督,依预约24小时内未到场的可进行后续施工……
          面对新的形势与发展任务,绵阳将作风建设提到新的高度——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一线工作法”,鼓励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在企业、园区、窗口等工作一线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以推动工作作风转变,让实干成为绵阳干部的“底色”。
          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就要拉开帷幕,我们正向着更高更远的征程进发。盛夏时节,万物并秀,让我们积蓄力量砥砺前行,共同期待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
          (绵报融媒记者 郭若雪 李灵越)
          编辑:谭鹏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底部站长删除!
绵阳人说绵阳事!关注绵阳论坛!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客户端|绵阳论坛 ( 蜀ICP备2022009813号-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安全网站

GMT+8, 2024-12-31 02:02 , Processed in 3.420346 second(s), 4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5-2016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