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论坛 - 绵阳人的网上家园 !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绵阳南山白衣庵明代《天泉记》碑刻——一通石碑 承载三段历史记忆

[复制链接]

473

主题

474

帖子

177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1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9:25: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绵阳南山白衣庵明代《天泉记》碑刻——一通石碑 承载三段历史记忆,绵阳论坛
          南山白衣庵内保存的《天泉记》碑刻
        绵阳南山白衣庵明代《天泉记》碑刻——一通石碑 承载三段历史记忆,绵阳论坛
          《天泉记》碑刻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绵阳南山白衣庵内,保存着一通明代《天泉记》碑刻。碑刻立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由明代绵州进士汪东洋题额、高第撰文、胡汝翼书写,碑刻的背面有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高简撰写的《名贤遗咏》,清同治五年(1866年)吴开聪重书《天泉记》碑的跋语。在一通石碑上,留下三个不同时期、五位地方名士的文字,足显《天泉记》碑刻的珍贵之处。1985年,《天泉记》碑刻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绵报融媒记者 张登军 文/图
          珍贵石碑藏南山
          走进白衣庵,穿过气势恢宏的殿宇,立在露天坝子里的《天泉记》碑不经意间进入视线。《天泉记》碑刻高约2.7米、宽1.2米、厚0.3米。碑身有断纹,系折断后拼接而成,碑身四周镶嵌有石条予以保护。碑正面的碑额上隶书“天泉记”清晰可辨,碑文为竖行楷书,内容多数已不可辨识。幸运的是,地方志书对碑文内容有收录。
          《天泉记》碑额由汪东洋题写,高第撰文,胡汝翼书碑。高第是绵州人,明正德九年(1514年)进士,官至云南按察副使,胡汝翼、汪东洋同为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汪东洋曾官至山东按察使。在绵阳现存的古碑中,在一通石碑上同时云集三位地方进士笔墨的并不多见,这也是《天泉记》碑的珍贵之处。
          在《天泉记》碑刻的背面,还有两段不同内容的文字。其中,碑的中上部是嘉靖辛丑年(1541年)刻的《名贤遗咏》,碑额“名贤遗咏”为篆书,字迹清晰,但正文多数因风化模糊不可辨识。在碑的下部,则是清同治五年(1866年)绵州人吴开聪重竖《天泉记》碑的跋语,对“天泉记”碑的起源及修补经过予以简略记述。
          在一通石碑上,刻录有三个不同时期、五位地方名士留下的文字,这是《天泉记》碑刻又一珍贵之处。
          古井碑刻有由来
          绵阳南山《天泉记》碑刻的问世,与明代绵州举人李梓有关。根据《天泉记》碑文的记载,明嘉靖年间,绵州人李梓在南山“修建精舍”,适逢遂宁的禅僧振宗云游到此,两人相谈甚欢,李梓就挽留振宗在南山小住“共图厥成”。一天,振宗带着他的弟子在房屋西侧开荒,刚挖了几尺,就发现一口井,于是以砖石修整,发现有“嘉祐”纪年字样,才知这口井在北宋嘉祐年间就已存在。
          南山的地势较高,每天取水很困难,偶然发现的古井让李梓高兴不已,认为这口水井的出现实属天意,于是在井沿修建亭子,匾书“天泉”。当时,辞官回乡隐居的高第听说后前去造访,取水饮用后评价天泉井的水“泠然如冰雪洒心”,感觉饮后世间繁琐与烦恼顿然间消逝了。高第一时兴起,就写下了《天泉记》一文,并在文中评价,天泉的水质不在“天下第一泉”之称的中泠泉之下。
          高第所作的《天泉记》让李梓十分高兴,表示将把此文作为“精舍训”,叮嘱振宗找石碑刻写出来。《天泉记》碑刻的落成时间是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冬十一月。此后,南山发现的宋代古井与《天泉记》碑刻,成为南山一景。
          进士回乡书“遗咏”
          在《天泉记》碑刻背面有《名贤遗咏》题刻,碑文中有嘉靖辛丑(1541年)纪年字样,比《天泉记》早了两年。
          《名贤遗咏》碑刻的碑额清晰,正文大部分风化严重,能隐约识别“延贤逶迤江之滨”、“延贤南山”“有茅茨数椽”“漫酌天泉”“投簪”“瀚海”“风幡”“左绵”“惜涪翁旧事”等字样。
          文史爱好者李戴曾比对《清拓同治丙辰吴开聪识绵州十贤堂明嘉靖辛丑年天泉记碑拓片》,发现有“嘉靖辛丑仲春望日偕彦……”及“奉政大夫礼部祠祭清吏司主事大鹤”等字样,这里的“奉政大夫礼部祠祭清吏司主事大鹤”,是绵州进士高简,号大鹤山人。
          根据上述内容推测,高简在明嘉靖辛丑(1541年)回乡,与友人游览南山。当时,南山已经发现了“天泉”并建亭。有感于南山曾经的历史人文,高简写下了《名贤遗咏》一文。
          两年后,辞官回乡的高第听说南山发现天泉的消息后前去探访,写下《天泉记》一文,李梓“乃属振宗砻石刻诸泉上”,而《名贤遗咏》碑刻则被振宗“合理利用”,这就有了汪东洋题额、胡汝翼书写,最终给后人留下了《天泉记》碑刻。由于地方志书中并没有收录《名贤遗咏》一文,仅仅作为推测而已。
          李梓立碑名远扬
          南山天泉的发现与李梓密切相关,后来的南山十贤堂也是李梓创建。清乾隆《直隶绵州志》人物传记载,李梓,字海涯,擅长写文作词,高第在《天泉记》中又将李梓称为“李北渚”。明天启《成都府志》记载,李梓是明嘉靖己未年(1559年)举人。民国《绵阳县志》人物篇引《陕西通志》记载,李梓于隆庆六年(1572年)任南郑知县。
          可见,李梓创建南山“精舍”时正在发奋苦读。这里的精舍,有学舍、书斋的意思,也有出家人修炼场所之说。南山有“延贤”之名,李梓创建的“精舍”作为书斋,就说得过去了。
          经过十多年努力,李梓在嘉靖三十八(1559年)中举,不过,地方志书中并没有李梓中进士的记录。隆庆六年,他任南郑知县。民国《续修南郑县志》记载,李梓在任南郑知县期间,多次上书朝廷希望能取消明正德中期暂移金(安康)、宁(强)、城(固)等地的摊差,到明万历二年(1574年)获准。同年,乔起凤莅任南郑知县。
          可见李梓是在明万历二年卸任南郑知县,是否转任他地不得而知,他何时回乡也无史料记载。明万历癸巳年(1593年),李梓创建南山十贤堂,而“天泉”就在十贤堂里,距离他创建“精舍”、为“天泉”建亭立碑,已过去50余年时间。
        编辑:李志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底部站长删除!
绵阳人说绵阳事!关注绵阳论坛!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客户端|绵阳论坛 ( 蜀ICP备2022009813号-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安全网站

GMT+8, 2024-11-16 03:01 , Processed in 1.363738 second(s), 4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5-2016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