劰载中...

绵阳论坛官网 - 绵阳人的网上家园 !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酌中道里碑 ——悠悠岁月中见证古蜀道变迁

[复制链接]

483

主题

484

帖子

215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20 18:5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
 
        酌中道里碑 ——悠悠岁月中见证古蜀道变迁,绵阳论坛
        酌中道里碑碑身部分文字仍清晰可见。
          在绵阳市游仙区芙蓉社区,有一通清乾隆年间刻立的酌中道里碑。在今年4月发布的蜀道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中,这通石碑被列入金牛道绵阳段新发现的7处文物遗存之一。
          沿着游仙街道芙蓉社区附近的一条小道前行,不久便能见到酌中道里碑。现场目测,这通石碑高约1米,宽约80厘米,碑顶为圆弧形,碑座呈方形。由于长期暴露在室外,受风雨侵蚀及岁月冲刷,石碑风化严重,许多字迹已模糊不清。碑额刻有“酌中道里碑”字样,碑身正中依稀可见“上至××”“下至××”等字样,碑文落款为“乾隆五十年”。结合古蜀道线路资料分析,酌中道里碑所在的乡间小道,正是古蜀道曾经的行经之处。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万娇介绍,作为古时的官道,古蜀道每隔一段距离便会刻立“道里碑”,分民间与官方两种。民间刻立多为“祈福、积功德”;官方则多选择在交通要道的重要节点立碑,注明“前行多少里可达某地”,方便行人合理安排行程,有时也会在道路分叉处刻立,起到“指明方向”的作用。类似酌中道里碑这样的碑刻,在此次蜀道考古调查中发现较少,部分已被迁移,有的则因破坏而消失。
          古绵州驿道从今德阳市境内的金山铺进入绵州境,出州城后过仙鱼桥(康熙、乾隆年间洪水毁城称为东津渡)至滥泥铺,酌中道里碑正位于这两个点位之间的古驿道上。此后,驿道经抗香铺、蔡家桥铺至沉香铺、铜瓦铺,抵达魏城驿,再向梓潼、剑阁延伸,经广元驿后一路出川。
          绵州古驿道曾是四川百姓出川北上中原的交通要道。1937年2月,川陕公路全线通车后,古驿道逐渐被废弃。随着时间推移,地处偏僻的古驿道湮没于山野,渐渐荒废。
          万娇表示,道路交通的发展,在各个时代都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绵阳发现的这通酌中道里碑,不仅印证了其所在位置曾是交通要道,更对研究古代绵阳地区的道路交通格局与经济社会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如何保护好这一与古蜀道伴生的文物?万娇建议对石碑实施原址保护,当地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周边群众的宣传引导,提升公众自觉保护蜀道文物的意识。同时,由于酌中道里碑为石质文物,长期暴露在室外,日晒雨淋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增设遮阴避雨设施,但需避免将文物置于“密闭空间”,以实现有效保护,让酌中道里碑这一蜀道文化符号得以延续。
          (记者 张登军 文/图)
          编辑:谭鹏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底部站长删除!
绵阳人说绵阳事!关注绵阳论坛!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客户端|网站地图|绵阳论坛 ( 蜀ICP备2022009813号-1

返回顶部
x

扫码注册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安全网站

GMT+8, 2025-10-14 06:52 , Processed in 1.184504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5-2016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