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彭雪 实习生 雷雪靖)日前发布的《2017年绵阳市“项目年”工作方案》,传递出振奋人心的信号:我市将着力促进民生及社会事业工程建设,实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保障工程等一系列项目建设,关注民生,加强保障,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根据《方案》,今年我市将稳步推进健康扶贫工程,完善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础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综合监管平台、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综合监管平台;加大居民健康卡建设与应用的推进力度,实现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可持居民健康卡就诊,提高居民持卡就诊率等。 稳步推进健康扶贫工程。不断深化健康扶贫“五大行动”,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先诊疗后结算”制度和精准识别的医疗扶持等“八个100%”,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对农村贫困人口大病进行专项救治、重点疾病分类施治,贫困人口医疗扶持覆盖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均达100%、贫困患者县域内就诊率达95%以上。巩固“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保扶持成效,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合参保率达100%,逐步提高贫困人口县域外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加大对贫困地区项目和资金的倾斜支持,聚焦贫困地区医疗卫生基础建设,确保2017年计划摘帽贫困县——北川的每个乡镇有达标卫生院,全市176个计划退出贫困村均有达标卫生室和合格村医。 强化规划引领和项目支撑。贯彻实施《绵阳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等,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中期评估。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项目和资金支持,力争安州区人民医院、梓潼县人民医院等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项目落地。完成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学中心、华西医院中物院分院、中医健康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经开区分院等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全面启动市儿童医院、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市中医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二期工程、市中心医院及市第三人民医院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建设并投入使用,确保全市2014年及以前项目投入使用率100%;2015年项目完工率100%,投入使用率90%;2016年项目开工率100%,完工率90%,投入使用率85%。 推进“互联网+医疗”重点工作协同发展。“互联网+医疗”项目是当今医疗项目的创新升级,实施互联网+医疗行动,在“健康绵阳”平台开通健康教育、求医问药功能,开通在线咨询;建成基于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全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实现门户网站、微信、手机APP等多种方式预约挂号、健康信息和检验信息查询,运用信息手段,开通网络门诊、网络支付等物联网配套服务;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机构实现一般诊疗费直接减免和新农合(医保)即时结报;建成市级、县级区域远程会诊平台,加快建设“三医”综合监管平台,提高综合监管水平。实施互联网+公共卫生管理,开展互联网+健康管理试点,推进互联网+卫生监督,运用互联网模式,促进医疗项目建设发展。 除此之外,还将加快推进基础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综合监管平台、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综合监管平台。加大居民健康卡建设与应用的推进力度,加强传染病防控项目建设等。继续实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保障工程,职业教育产教研发展工程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多措施多领域改善民生福祉,提高群众的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