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论坛 - 绵阳人的网上家园 !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秋林古驿道,遗存千年历史记忆 红星村史馆,承载几多乡情乡思 “乡愁”难了 文化接力刻不容缓

[复制链接]

321

主题

322

帖子

-431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4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31 20:3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秋林古驿道,遗存千年历史记忆 红星村史馆,承载几多乡情乡思  “乡愁”难了 文化接力刻不容缓,绵阳论坛
          满载乡愁的村史馆
          阳春三月,三台县秋林镇。隐匿乡野的古驿道,回荡着千年来的历史余响;红星村,满载乡愁的村史馆,牵动着多少人的“乡思”记忆。但是,多年来,这“余响”式微,这“乡思”难了,尚不足以让这块土地上的乡村文化真正“热”起来“火”起来,成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动力。这道难题何解?亟需一场刻不容缓的“文化接力”。
          一个村史馆留存珍贵乡愁记忆
          翠竹池塘、土墙青瓦、老树石磨、犁头蓑衣、马灯风箱……3月26日,记者走进位于三台县秋林镇红星村莲花池大院的红星村村史馆,透过这扇“窗口”,见证这个村子的前世今生。
          一件件老物件、一张张旧照片、一帧帧泥塑村居图,村史馆里的一物一什,无不牵动着游子的心,让他们梦回往昔的田园生活。
                        秋林古驿道,遗存千年历史记忆 红星村史馆,承载几多乡情乡思  “乡愁”难了 文化接力刻不容缓,绵阳论坛
          游客参观村史馆
          “我们在打造过程中收集了很多老物件,其中最珍贵的就是展柜里面的这些印章了,有的印章找到时已经发霉,我们花了很多心思整理出来。这些印章,浓缩记载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红星村的历史变迁。”秋林镇党委书记王尧说。
          印章展柜后方墙上,醒目的红星麦秆烙画引人注目,暗含了红星村的得名。
          红星村村史馆以“长三间挂两厦”环抱格局的传统土木结构农房为主题,是三台县第一个展现丘陵地区农耕文化的村史馆。村史馆内采用文字、图片、实物、非遗技艺(泥塑、麦秆烙画、布艺、玻璃钢浮雕等)多种形式布馆,共设“村史区”“党史区”“民俗区”三个展区。
          前馆主要是党史、村史区域,通过还原上世纪60年代村支部办公场景,展出书籍、印章、奖状、图片等200余件文物,并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时期红星村的发展变迁,如今已成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秋林古驿道,遗存千年历史记忆 红星村史馆,承载几多乡情乡思  “乡愁”难了 文化接力刻不容缓,绵阳论坛
          传说中的鸡鸣石
          后馆是民俗区域,院前的耕牛、石磨、自留地和馆内设置,还原了上世纪70年代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场景。馆内收藏近千件村民们无偿捐赠的传统农耕器具、老式生活用品,再现了红星村生产力发展、生活习惯演变的历史脉络,以及特有的农耕文化。
          陈旧的农具、斑驳的“鸡公车”,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将参观者一下子拉回到过去的岁月。这些藏着旧时光的老物件,让传统文化绽放着别样的光芒。
          红星村村史馆的建成,让村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增强了归属感和荣誉感。“自从村史馆修好后,莲花池的水变清了,道路干净整洁,环境变好了,我们这个山旮旯也有了游客。”村民顾军民自豪地说。
          近年来,红星村村史馆年接待参观学习百余场,参观人数近万人次,充分发挥着红色文化传承和思想教育阵地的作用。自2021年起,秋林镇每月都会在村史馆的院坝内举行坝坝会,宣讲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农业科学技术等,有时大家会坐在一起讨论村里的一些大事。这里还成为了当地摄影展览、“村晚”等乡村文化活动的主要场地。
          一段古驿道 穿越千年历史尘烟
          如果说红星村村史馆是秋林镇一张触手可及的文化名片,那么,隐匿在秋林镇乡野的古驿道,则镌刻着“秋林驿”千年来的前尘往事。
                        秋林古驿道,遗存千年历史记忆 红星村史馆,承载几多乡情乡思  “乡愁”难了 文化接力刻不容缓,绵阳论坛
          村史馆位于莲花池大院内
          据资料记载,秋林镇古为“秋林驿”,始于汉朝,兴于唐宋,唐初始称“秋林”,是成都通往长安的一条重要通道,为古郪县十一镇之一。
          在秋林镇秋方村五组的一处山坡上,记者走过了一段近2000米,长满青苔的青石条梯步古驿道。顺着缓坡,一步步沿着青石条梯拾级而上,古树参天蔽日,恍然间,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似乎看到古人摩肩接踵,从这一通衢要道北上出川之盛况。
          据《秋林乡志》记载,秋林古驿道是古郪道(亦称米仓道)之一。在汉以前为古郪道副道,南北朝分建北五城县(今三台)时,古郪道改走秋林,成为出川至陕主道。唐建梓州和东川节度时,命名为“东川道”,明清更名为“小川北道”。三国名将张飞经古道副道领军前往阆中,唐朝诗圣杜甫借“东川道”从梓州赴约阆中,唐朝御史钦差元稹从梓州返京取道阆中,宋朝状元参知政事苏易简从阆中返回潼川亦经此道。
          残存的古驿道不远处,立有一块建于清嘉庆八年的修路碑,记录了当年集资修建四方桥的往事,字体隽秀。由于其立碑的方向指着古驿道的岔路口,又被当地群众称作指路碑。
                        秋林古驿道,遗存千年历史记忆 红星村史馆,承载几多乡情乡思  “乡愁”难了 文化接力刻不容缓,绵阳论坛
          古驿道上的“修路碑”
          在古驿道路旁,卧立着一块形似雄鸡、又如响鼓、长满青苔的半圆古石,得名鸡鸣石(又叫打鼓石)。据当地老百姓传说,每夜子时前后,鸡鸣石就会发出公鸡打鸣的声音,而打鼓石会发出敲锣打鼓的声音。有传闻说,清末时期,有个叫岳文官(音)的道士,家住鸡鸣石与打鼓石山下,夜闻鸡鸣声与锣鼓声,整宿难以入睡,一怒之下削掉了鸡鸣石的“鸡头”,砍缺了打鼓石,至此,鸡鸣石与打鼓石不再发出声响。所以,人们今天看到的,鸡鸣石缺少了“鸡头”,而打鼓石上也留下了一道刀痕。
          一场新接力 延续乡村文化根脉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不少村落已经或正在消失,尽快开展“文化接力”,抢救地域文化民俗遗存刻不容缓。如何充分挖掘利用好秋林镇的历史文化底蕴,延续乡村文化的“根”和“魂”,让当地乡村文化真正“热”起来“火”起来,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添柴加油”?
          “村史馆浓缩着过往、记录着现在、寄托着未来,我们打造村史馆的目的是收藏保护和开发村落历史文化资源,利用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展示宣传村情村貌,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传承乡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王尧不仅对村史馆的打造前景充满信心,还透露了把村史馆与秋林镇古驿道、严氏宗祠,桂林书院、左攀龙故居、杨家垭红色交通站等境内文旅资源“串珠成线”、深度融合发展的想法。
                        秋林古驿道,遗存千年历史记忆 红星村史馆,承载几多乡情乡思  “乡愁”难了 文化接力刻不容缓,绵阳论坛
          村史馆全貌
          今年春节前夕,秋林镇举行了“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新春恳谈会,邀请到近30位秋林籍老乡,就道路建设、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征求了很多宝贵意见建议,为后续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王尧介绍,秋林镇将以争创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为抓手,积极对上争取住建、文旅、教育等方面资源,推进省级“最美农家书屋”申报,举办秋林驿大讲堂,邀请学者主讲、记者采风。同时,充分发挥在外人才人脉资源,充分挖掘严氏宗祠家风家训、红星村村史馆红色教育和传统农耕文化、古驿道探秘等特色文旅资源,努力探索一条符合秋林实际的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让当地乡村文化充盈乡风乡韵,留住乡愁记忆。
          一场新的“文化接力”,已然在秋林镇全面展开。
          (刘玉明 记者 李春梅 文/图)
          编辑:谭鹏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底部站长删除!
绵阳人说绵阳事!关注绵阳论坛!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客户端|绵阳论坛 ( 蜀ICP备2022009813号-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安全网站

GMT+8, 2024-5-5 09:02 , Processed in 1.526828 second(s), 4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5-2016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