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论坛 - 绵阳人的网上家园 !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羊角花开幸福来

[复制链接]

323

主题

324

帖子

-423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4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21:2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羊角花开幸福来,绵阳论坛
          寨子里的高山苔子茶茶园
        羊角花开幸福来,绵阳论坛 
         羌山腊肉销路畅
          沿山路而上,在崇山峻岭之中,一幢幢石砌碉楼和木质吊脚楼掩映在茂密果林之中,若隐若现。这里是“云朵上的山寨”——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
          1月12日,记者来到石椅村时,村民周雨薇身穿色彩艳丽的羌族服饰,正在占地158亩的苔子茶基地内忙着清理修剪下来的茶树枝。她早早就给自己的2024年定下了“小目标”:“今年要拓宽增收路子,让日子像枇杷一样抿抿甜,像苔子茶一样巴适!”
          周雨薇揩了揩额头的汗水,抬眼望去,羌山凝翠、阳光普照,景美如画的石椅村尽收眼底,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她想起了2023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石椅村的乡亲和游客们时的情景,总书记高兴地说,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
          一年来,石椅村干部群众牢记嘱托,铆足干劲、感恩奋进,正聚力特色农产品打造和乡村旅游发展,一步步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新成绩,好日子像羊角花一样红火。
          “好样子” 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国家一级评茶师、茶艺师、四川省制茶大师、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族罐罐茶制作技艺的省级非遗传承人牛义贵是石椅村的“常客”。每到苔子茶必要灌溉、施肥时,他都会前来为村民“授课”。
          “冬季主要有修剪、除草、施肥、保暖等环节,虽然进入养护期,但能看出长势喜人,记住1月下旬要追肥、灌溉。”牛义贵站在周雨薇身侧,仔细讲解近期的注意事项。在牛义贵一遍遍的亲身示范中,当地村民逐渐摸索出了苔子茶栽培管护方法,即抢采摘、轻修剪、控杂草、防病虫,基地管理越来越规范。
          “大禹门前树、千年苔子茶”。早在唐宋时期,北川就有一种茶树叫苔茶,闻起来有一股嫩栗香,喝起来味鲜甘爽、齿颊留香,在唐朝还被列为“贡茶”。
          千年飘香,茶韵悠长。牛义贵告诉记者,“苔子茶生长在海拔1200米左右,这里昼夜温差大、云雾多、直射日照短,生态条件优越,茶叶品质高。现在村民既做好特色农产品,还把乡村旅游搞好,比如苔子茶在采摘季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客人可以到茶园亲自体验采摘过程,这也增加了当地老百姓的收入。”
          北川苔子茶叶厚、芽壮、耐寒、氨基酸含量高,具有高香、味浓、耐泡等品质。2009年,“北川苔子茶”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23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北川苔子茶复合栽培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村民干劲十足,基础设施也“上新”。在石椅村苔子茶基地内,投资600万元建设了监控、太阳能杀虫灯、气象监测站以及高效节水灌溉系统,现代农业设施设备齐全。
          北川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黎开强告诉记者,气象监测站数据将实时传输到北川智慧农业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在手机端对茶园的土壤温度、湿度,包括降雨量进行实时监测,从而有效实现茶园的科学管理,特别是在遇到极端天气、连续干旱或者冻害的时候,可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如今,在石椅村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村民越来越多,千年苔子茶在新时代焕发新魅力。
          数据显示,去年,石椅村片区苔子茶销售额达260万元,同比增长15.56%。
          科技赋能 林下经济铺就致富路
          太阳升起,雾气散尽,阳光洒满古老的村落。第三批科技助理、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魏灵早早赶到了村民陈继述家中,一头就扎进了枇杷树下的赤松茸拱棚中,仔细察看棚内土温、室温以及与室外温度的差异。
          魏灵每天早中晚三次来到种植现场,观察菌丝发育情况、土壤温度变化等情况,“去年派驻石椅村后,邀请了市农科院各学科的专家到石椅片区调研,经过充分论证,一致认为在石椅村发展错季赤松茸大有可为。”
          早在去年3月,在科技助理的牵线搭桥下,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团队为石椅村引种并指导种植的赤松茸,经过50余天的精心管理,终于在5月迎来收获。这也是绵阳首次实现低海拔高山区反季节林下种植赤松茸并成功出菇。
          “林下种植赤松茸可谓是‘一举两得’。”魏灵提起厚重白色塑料布,扒开黄土,“你们看,土地下,菌丝连片生长,白色菌丝发育得非常好。”用于种植赤松茸的基料是粉碎后的玉米秸秆、枇杷枝条、谷壳等农林废弃物,“这些肥料在分解后会变成有机质,为赤松茸提供养料。在收获赤松茸后,栽种后的菌渣又是优质的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反过来提高枇杷的品质,促进枇杷树更好地生长结果。”
          枇杷,可谓是石椅村产业发展的一个“开端”。上世纪九十年代,石椅村便开始发展枇杷种植,目前,全村建成枇杷、苔子茶基地2000余亩,并在巩固原有水果的基础上,与市农科院建立了长期帮扶机制,对村里的水果品种进行改良。从2010年开始,市农科院的研究员任茂琼开始常态化为石椅村的果农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走出枇杷果园,魏灵拿出手机给记者算起“致富账”:“这次试种成功后,就会在全村推广。赤松茸一般种植时节在每年10月到次年5月,能够反复出菇,以最低产鲜菇3000斤、市场价格5元一斤算,一亩地收入大概在1.5万元左右,效益非常可观。”
          打造品牌 特色农产品“出山入海”
          “我家种的枇杷,不用出门就卖光了。”“去年,随着‘绵品出川’,石椅村的特色农产品也‘出山入海’,销路更广了。”“订单越来越多,腰包也鼓起来了。”谈起2023年的新收获,村民的话语间满是喜悦和感激。
          村民喜上眉梢的背后,离不开当地持续把好农产品质量检测关,悉心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去年,石椅村片区农产品检测室在石椅村建立,常态化开展农产品快速检测。每到石椅村农产品上市时,北川农业农村局特聘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邓慧昀就会驻扎在村上入户进行抽样检测。
          记者在服务站内看到,邓慧昀称量了4个不同批次的茶叶放置在四个样品杯中,用提取液提取后,滴到胶体金检测卡上,5分钟后,将检测卡插入农产品检测仪器,即可得出结果。“我们配备了多功能农残检测仪,县上还配备了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等农残检测设备,农产品经过一系列对应的‘体检’后,我们就会为村民出具检测小票,让农户卖得安心,游客买得放心。”
          石椅村“好货”,跨越山海闯市场。一年来,通过大力实施“三品工程”,创新产销对接机制,拓宽省内外销售渠道,做优做强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石椅村农特产品扩面提质。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去年3月,石椅村党支部书记陈爱军在“绵阳造”佛山展现场,向佛山市民展示了石椅村乡村振兴的“好样子”,在他身后,是被“搬”进展销会现场的石椅羌寨大门,配上进寨仪式的照片,让佛山市民有“川越”山海,来到石椅羌寨的身临其境之感。
          石椅村特色农产品持续“出圈”,成为展销会上的“抢手货”。为让更多外地客人知晓苔子茶等石椅村特色农产品,注册“石椅子”全品类商标,打响“羌食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借助“绵品出川”平台,乡村振兴成果一路走进厦门、东莞、苏州等地抢占市场,实现石椅村片区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208.94万元,签订正式及意向订单金额达2780余万元。
          记者离开羌寨时,远远望去,枇杷花开傲寒冬,村民围坐在一起,开始商量起新一年石椅村的发展“大计”,期许在奋斗中干出乡村振兴“更好的样子”。
          石椅村村民岑敏:让更多人尝到苔子茶的韵味
        羊角花开幸福来,绵阳论坛
          石椅村村民岑敏在茶园进行冬季管理
          1月12日,记者走进石椅村绿丰园农家乐时,村民岑敏正拿着规划图,忙着与施工师傅“约定”工期。入口处的空地,即将打造岑敏心心念念的茶艺工坊,“以后在这里,我就能让游客从采茶到制茶、品茶,‘一条龙’体验苔子茶的韵味。”
          岑敏师从国家一级评茶师、茶艺师、四川省制茶大师、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族罐罐茶制作技艺的省级非遗传承人牛义贵,也是村上的种茶大户。2023年,牛义贵来石椅村进行茶叶培训时,认为岑敏在制茶上有悟性,在培训结束后便邀请她正式拜师学习茶艺。
          岑敏在嫁到石椅村后,便一直与苔子茶“打交道”,在跟着家中老人学习后,学会了制茶、炒茶技艺。凭借娴熟的炒茶技艺,她在每年3月下旬采摘苔子茶后,便在家手工炒茶售卖。“以前采摘的鲜茶叶一斤卖几十元,但是炒茶后能卖到一斤600元到1000元不等,收入增加了不少。我希望能够通过正式学习多掌握一门技艺,也为自家农家乐招揽更多生意。”
          在牛义贵的传授下,岑敏对苔子茶的“前世今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开始系统学习有关茶叶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际操作。在备战初级茶艺师的过程中,岑敏沉下心学习茶叶分类、泡茶技艺及器具、用水等,并在2023年9月通过考试,成为石椅村第一个初级茶艺师。
          岑敏告诉记者,“我现在是村上第一个持证上岗的茶艺师了。趁着3月茶叶采摘前,我要抓紧时间把农家乐翻新,申报县级羌族苔子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让更多人品味苔子茶的茶香韵味。”
          离开时,岑敏又赶去苔子茶基地,清理茶树枝条。远远望去,寒风中,她的脸蛋早已冻得通红,可手上功夫却麻利得很。面对新的一年,岑敏充满期待,“家里种植了枇杷树和苔子茶,经营农家乐、炒茶也能带来不少收入,现在更有羌族苔子茶技艺的‘传家宝’,希望能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致富。”
          □记者郭若雪彭紫薇王何力/文王勇/图
        编辑:李志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底部站长删除!
绵阳人说绵阳事!关注绵阳论坛!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客户端|绵阳论坛 ( 蜀ICP备2022009813号-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安全网站

GMT+8, 2024-5-7 08:08 , Processed in 1.330595 second(s), 4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5-2016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