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论坛 - 绵阳人的网上家园 !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羌山“绣郎”:长茧的手照样“绣”得溜

[复制链接]

325

主题

326

帖子

-415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4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9-3 23:0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标题:主业:务农 副业:木匠 闲暇:做做针线活
          羌山“绣郎”:长茧的手照样“绣”得溜
        羌山“绣郎”:长茧的手照样“绣”得溜,绵阳论坛
          王晓兵正在制绣品
          开栏语
          千百年来,涪江挟黄龙、白马之水,从岷山雪宝顶的大壑中穿行而出,流经天府之国的沃野平川,终汇出巴渝大地的滚滚嘉陵,生生不息地滋养着锦绣壮美的川渝大地。这条诗意而丰盛的母亲河,孕育文化,承载乡愁,也记录着最鲜活的百姓故事。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烟火涪江》专栏,将涪江流域的精彩故事讲给你听。
          太阳热辣辣的,山风挟裹着草木和泥土的芬芳,顺着门缝钻进屋子,带来阵阵凉意。对面的山林中,时不时传来一阵鸟鸣。
          这是平常的一天。平武县平通羌族乡明阳村,王晓兵坐在工作台前,忙着赶制几件村里邻居们定制的绣品。
          身材敦实,言语不多,一双壮实的手臂。如果不是看到他穿针引线时的娴熟,恐怕很难将他与羌绣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他从事羌绣已近30个年头,是远近闻名的“绣郎”。
        羌山“绣郎”:长茧的手照样“绣”得溜,绵阳论坛
          粗手干细活
          山村里的“绣郎”
          从客厅到饭厅,很随意地摆放着羌绣作品,有花卉、羌族图腾符号,也有人物故事场景。
          在饭厅靠窗的一侧前面,是王晓兵的工作台,屋外的乡村小道上,时不时有车辆或行人经过。如果是熟人,他总会透过窗户送出笑意。偶尔也有邻居们过来串门,定制几件日用绣品,看到他构图之后,才笑呵呵地离去。
          出生于1981年的王晓兵是土生土长的羌族汉子,在很小的时候他经常看到奶奶有空就会绣制羌绣,奶奶绣的枕头、手帕、腰带上,装点着各色的纹饰,让他“感觉很好看”,心里就忍不住想绣上几针。
          在家乡周围的村子,从事羌绣的人少,王晓兵想学这门手艺,但“总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经常“偷看”之后,躲起来偷偷绣上几针。15岁那年,王晓兵觉得,能学会羌绣,大小是门手艺,家里人知道后也没有反对,于是他正式跟在奶奶身边学习。
          第一件独立完成的绣品,是一双拉丝绣花鞋,花了一个月时间。当王晓兵把这双鞋子做好后,奶奶笑眯眯地说,“还看得过眼”,这让他兴奋不已。第二件绣品,是花费白天时间完成的手帕,上面绣的是凤凰与牡丹,送给爷爷包烟丝。
          那以后,王晓兵会干刺绣活的事情在村里传开,还赢得“绣郎”的称谓。
          生活中的乐趣
          主业是务农,第一副业是木匠,但山里人的秉性,让王晓兵闲不住,有空就会拿起针线,以此“给生活多一点乐趣”。
        羌山“绣郎”:长茧的手照样“绣”得溜,绵阳论坛
          羌绣花瓶
          身材壮实,手臂粗壮,手指也不纤细。甚至还因为长期干农活、木匠活,让王晓兵的十指有厚厚的茧,但只要拿起针线,竟然灵巧无比。随着名声越来越响,随时都有人慕名定制绣花鞋、鞋垫、围腰、手帕等日用绣品。
          2016年初,平武一家酒店购回一架老式的花床,需要配备传统的羌绣技法绣制的罩子、枕头、飘带。酒店负责人找到王晓兵定制,他用一个月就完成了。虽然只收入了1300元工钱,但他感到无比高兴。
          2018年3月26日,绵阳市第三届羌绣技能大赛在平武举行,王晓兵作为唯一的男绣师参赛,凭借一幅现场绣制的《菊花图》获得二等奖。那次参赛,让王晓兵进入更广泛的大众视野。
          2018年6月,看到周围的人都在玩抖音,王晓兵注册了抖音号,将自己的绣品拍下来上传,没多久,一幅《蝶恋花》绣品就被网友买走。
          从2018年至今,他每年通过抖音平台销售的绣品有一万多元,“虽然数量不大,但意义更大,至少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平武的传统羌绣”。而这样的状态,让他感觉到“时间更充实,生活更有意义”。
        羌山“绣郎”:长茧的手照样“绣”得溜,绵阳论坛
          蝶恋花
          文化的传承者
          前些日子,平武山区降雨,村里的几位妇女先后找上门来,向王晓兵请教羌绣技法。
          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
          早在2016年,王晓兵就应邀到周边的村寨开展羌绣培训,村里的妇女们则上门求教。对此,他很是乐意,“现在时代不一样,会传统羌绣的越来越少。”培训上课耽搁了不少时间,但他觉得“羌绣是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应该有人传下去。”
          2019年3月,平武豆叩镇李家坝的村民叶红找上门来,向王晓兵拜师学习羌绣。他最初还有点犹豫,毕竟羌绣是一个考验耐心的细致活,从构图到动针,针法繁多,不同的图案与画面风格,选择的针法也不同,还特别讲究细节处理,这对学习者是很大的考验。
        羌山“绣郎”:长茧的手照样“绣”得溜,绵阳论坛
          羌绣扇面
          当时,平通辖区能熟练从事羌绣的不多,怎样才能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守护羌族文化符号?最终王晓兵点头答应下来,而叶红也成为他收下的第一个徒弟。
          后来,陆续有周边乡镇的羌绣爱好者慕名前来拜师,他都毫不犹豫地答应,从羌绣的选材、绘图到针法都尽心传授,希望他们在纵横交错的一针一线中,留下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
          到目前,王晓兵正式收下的徒弟有6人,经过几年的学习,都基本掌握了羌绣的技法,能绣制出衣饰、鞋垫等绣品,有的作为家用,还有的则通过乡村旅游走向市场。
          徒弟们的进步,让王晓兵感到满意。
          (绵报融媒记者 张登军 文/图)
          编辑:谭鹏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底部站长删除!
绵阳人说绵阳事!关注绵阳论坛!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客户端|绵阳论坛 ( 蜀ICP备2022009813号-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安全网站

GMT+8, 2024-5-10 11:32 , Processed in 1.278285 second(s), 4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5-2016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