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论坛 - 绵阳人的网上家园 !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石匠”陈晓顺 甘为石头熬白头

[复制链接]

482

主题

483

帖子

212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17 22:0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石匠”陈晓顺 甘为石头熬白头,绵阳论坛
          陈晓顺
          近日,记者在毗邻三台县东山公园的一农家小院里,见到绵阳市非遗石雕代表性传承人陈晓顺。出生于1976年的陈晓顺,还不到50岁,就已两鬓斑白。当记者问及缘由,他指着堆满院落的石雕打趣说:“从14岁开始与石头打交道,整天灰里钻、土里出,人生快半百,自然头发就被石灰染白了。我就是个打石匠,心甘情愿为石头熬白头。”
          □刘玉明 记者 李春梅 文/图
          一碗土豆饭的诱惑少年辍学当学徒谋生活
          陈晓顺祖辈都是打石匠,传到他父亲这一代,已经掌握了一些石雕技术。靠着这门手艺,他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补贴家用。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晓顺听辍学后在外打工的同学“炫耀”:“手艺人上门帮主家做事,每天中午都可以吃一碗土豆干饭。”陈晓顺羨慕之情油然而生,一天三顿都喝稀饭的他,缠着父亲要学石雕技术。
          那时的他年仅14岁、身高只有1.4米,便背上40多斤的工具包,踏上了以石雕为生的漫漫长路。
          或许是“祖传”对石头的亲近感,抑或是铭记父亲的叮嘱,“手艺人就是要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凭本事行走江湖。”在学技之初,即便细嫩肩膀被勒出血印,手掌被磨出血泡,陈晓顺从不叫苦叫累。
          后来,他跟随父亲,先后参与了三台东山公园影壁东林晚钟诗词图画石雕、三台云台观第一天门石雕等大型石雕工程的制作。这些经历,为他日后拜师学石雕打下了基础。
          一张火车票的改变青年闯荡拜师学艺长见识
          19岁的陈晓顺,怀揣着“去外面世界挣大钱”的梦想,背上塞满石雕工具和衣物的“蛇皮口袋”,登上到浙江的列车。
          在浙江打工,一路跌跌撞撞,陈晓顺意识到自己的石雕技术只能算一种谋生手段,整天琢磨着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技术?
          机缘巧合下,陈晓顺遇见了浙派石雕领军人物蒋亨兴大师的大弟子陈达树。经过一番严格的入师考察后,陈晓顺拜入陈达树门下,潜心学习江南石雕技法。这时的他,才真正推开了石雕世界的大门。
          “学手艺,没有捷径可以走,基本功必须要稳扎稳打。”陈晓顺牢记师傅的话,潜心学习深浮雕、高浮雕、圆雕、透雕(镂空)等雕刻技法,还学习石凉亭、石牌坊、石牌楼、石长廊的结构设计和制作。
          在师傅带领下,陈晓顺的石雕技艺日渐成熟,深得浙江业内人士的信赖和欣赏,他逐渐在石雕行业站稳脚跟。
          一场大地震的转折中年返乡创业谋“真爱”
          “从最初每天开80元一天的工价,到后来老板直接给我开年薪,让我带团队做项目。虽说钱挣得越来越多,但我却觉得在外打工,始终是漂泊不定。”陈晓顺常在夜深人静时,默念自己初入浙江时写下的诗句:“举目遥望千万里,励志返乡创蜀越。”
          2008年,那场大地震成为陈晓顺结束在外漂泊的转折点。他下定决心回到三台,守在父母和女儿身边,凭借自己的石雕手艺在家乡创业。
          成为“当家人”后,陈晓顺从石头采买、创作到作品售卖,都需要他一个人负责。
          他凭借过硬的技术,承接业务从普通的石栏雕花,拓展到了城市壁画等大型项目,陈晓顺在三台乃至绵阳石雕行业中崭露头角。
          2010年,他为三台芦溪一寺院雕刻出一对1.6米高的石狮子,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得到同行认可。
          要雕好一件艺术作品,从构思、画图、选材到开凿第一刀,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创作之初的狂热,到反复思考后的冷静,需要沉淀自己的内心,才能真正雕好每一块作品。把石雕作品当作自己的爱人,反复在心里琢磨,只有抓住它最大的特色,雕出的每一件作品才有独一无二的灵魂。
          如今,陈晓顺已过不惑之年,对石雕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021年,三台三元镇打造邓禹平故里,陈晓顺历时半年创作的《邓禹平》半身雕塑像,高度还原了中年邓禹平手拉小提琴的洒脱俊逸形象。
          秉持着从技到艺的工匠精神,潜心躬耕在石雕世界,2016年,陈晓顺被评为三台县非遗石雕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成为绵阳市非遗石雕代表性传承人。
          “我的前半生交给了石头,后半生也离不开石头,这一辈子,注定与石头相伴到老。尤其是回到三台,参与家乡的文化建设,让我找到了一个打石匠的人生定位。”陈晓顺有感而发。
          手执烟火以谋生,心怀诗意以谋爱。三十余年,陈晓顺在手执錾子、雕刀的耕石路上,一刀一錾,默默传承着石雕技艺,更用一颗赤诚之心,为家乡文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编辑:李志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底部站长删除!
绵阳人说绵阳事!关注绵阳论坛!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客户端|绵阳论坛 ( 蜀ICP备2022009813号-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1-11 13:01 , Processed in 1.521196 second(s), 4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5-2016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