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论坛 - 绵阳人的网上家园 !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易经] 周易学习知识

[复制链接]

70

主题

70

帖子

325

积分

打工仔 ←

Rank: 3Rank: 3

积分
3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6:1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周易学习知识
    《周易》又称《易》、《易经》,列儒家“六经”之首。原为卜筮之书,用卦爻辞指告人事的吉凶祸福,是供巫史算卦所用的专门著作,记载了上古巫史们世世代代卜筮所积累的经验。相传夏代有《连山》,商代有《归藏》,都是卜筮之书,与《周易》相类似,但其书早亡。汉代时尚存《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后来都散失了。今传者为后人依托,并非原本,不可凭信。至于被儒家奉为经典的《易》,实为周代卜筮之书,故称《周易》。秦皇焚书,不焚卜筮之书,故《周易》得免于秦火之劫,作为可靠的先秦典籍而流传至今。周易知识,《周易》与传统文化
  《周易》包括《经》、《传》两个部分。“经”为经典,“传”即解释经典的文字。《周易》是古人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蕴涵着丰厚的传统文化信息。在今人看来,它好似一座宝库,璀璨斑斓,炫人眼目;丰富多彩,令人赞叹。
周易学习知识,绵阳论坛
  学术信息包罗万象
  因为《周易》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观物取象”,而“形象大于思想”,所以在接受的层面上营造了理解和阐释的广阔空间,以至于人见人异,人言人殊,似乎无所不包。于是我们看到:
  科学家从中发现了“二进制”。近有人指出,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研究《周易》八卦,从中发现“二进制”。认为八卦原理是电脑的根本,阴、阳符号(- -  — )就是电子计算机中的1和0。认为“二进制”恰好对应于现代计算机的电路通断。其实,莱氏是在发明了二进制之后才看到了“先天(八卦)图”,从中得到启发,认为和他发明的“原理是完全相符的”。根据二进制来理解八卦图,说八卦图中已包含了他发明的东西。这是莱布尼茨的理解。
  哲学家从中发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惊叹其哲学思想。他们认为,观物取象的观念体现了十分朴素的唯物观。“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认识和万物交感的观念,是古人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辩证原理。更为重要的是,发展变化的观念是贯穿《周易》的一个基本思想。《易经·泰卦》九三爻辞:“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易传·系辞上》所谓:“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日月运行,一寒一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都体现了物极必反的原则,包含着朴素辩证法的真理。
  史学家通过史实的蛛丝马迹揭示历史的真相,肯定其历史意义。在他们看来,《易经》卦爻辞内容丰富,关于远古时代战争、祭祀、婚姻、生产和生活等都有所涉及。其中留有远古时代历史的印记,传达了对今人来说颇为迷茫的历史信息,虽然零碎,却分明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教育家从中发现了为人处世、励志修身之道,奉为育人之规。诸如自强不息、敬德修业、厚德载物、居安思危等等励人或自励的训语箴言,代代相传,融进了中国人的血脉,无疑是传统文化中可贵的精神财富。周易知识,《周易》与传统文化
  文学价值不容忽视
  有学者认为,《易经》的卦爻辞可以看作中国最古老的歌谣集,其产生的时代比《诗经》更早,反映了远古时代人类的现实生活,也表现了他们的思想、情感、意志和愿望。其特点是取象生动,音韵和谐,含蓄蕴藉,引人遐想。有的甚至与《诗经》作品颇为相似。如“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中乎》九二)较之《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可见句式、手法均极相似。《易经》的卦爻辞富于诗性,那些古老的歌谣,可以认为古代诗歌的萌芽。而《易传》则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以《文言》和《系辞》为代表的《易传》散文特色鲜明,其成就、地位和影响均不容低估。刘勰《文心雕龙·丽辞》说:“《易》之《文》、《系》,圣人之妙思也。”清人阮元认为:“孔子于《易》,所以著《文言》,此千古文章之祖也。”(《文言说》)且看: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乾文言》)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系辞上》)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系辞上》)
  《易传》散文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古代美学思想的渊薮
  《周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其讲阴阳刚柔:“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系辞上》);“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系辞下》);“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坤文言》)讲通变:“生生之谓易”、“通变之谓事”(《系辞上》);“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讲中正:“刚健中正,纯粹精也。”(《乾文言》)“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坤文言》)今天我们探究传统文论,原始要终,不难发现其美学思想即根植于《周易》。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无论诗歌、散文创作还是文论思想,都打上了《周易》的深刻烙印。
必须指出,《周易》渊源甚古,其卜筮之书的特质使之充满了臆测的模糊性及不确定性,具有取象的朦胧美和意义的微妙感。在今人看来,更具有时间的遥远感和空间的飘渺感。上述种种超现实的特征给《周易》打上了神秘的色彩,后世儒家的经典化和神学化,更加深了《周易》在人们心目中的神秘感。破除神学迷信,拂去历史尘埃,认清《周易》本相,发掘其文化意蕴,是我们对待这一部文化遗产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周易学习知识根据张成老师喜马拉雅FM易经应用智慧内容整理而成。
绵阳人说绵阳事!关注绵阳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客户端|绵阳论坛 ( 蜀ICP备2022009813号-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安全网站

GMT+8, 2025-1-9 06:59 , Processed in 1.499137 second(s), 4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5-2016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