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长江、浩无今古,悠悠经几流景。桥家松竹知何在,寂历丹枫如锦。行阵整。想斗舰连艘,谈笑烟灰冷。——张榘《安庆摸/摸鱼儿》
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浓厚的宜城安庆,从古至今,不断的涌现出各式各样的卓越人才,长江堤畔人杰地灵的标签也铭刻的愈发清晰,而作为紧邻着四大佛山之一的九华山的城市,作为一个将一寺一塔作为地标的城市,这里的佛学气息也是氤氲十足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曾经有这样一位安庆人,将自己的佛学知识与自己的文学底蕴做到了完美的结合,并在安庆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生于安庆,就学于苏州东吴大学,大学时代即开始学佛。家学渊博的他是嘉庆元年(1796年)状元赵文楷的后人。父亲赵恩彤,曾任过县吏和塾师,生性敦厚,不过当时很罕见的是,家中作主的是母亲陈慧。家中设有佛堂,母亲每日早晨烧香拜佛,门前有一个她专属的放生池,池内有很多老夫人自己买来的龟、鳖。
而赵老第一次展现自己的灵性,是在1914年夏日的一天,那年七岁的赵朴初看到一只蜻蜓在蜘蛛网里苦苦挣扎,不一会儿,蜻蜓被越缠越紧,渐渐不能动弹。赵朴初转身到厨房找来一根竹竿,把蜘蛛网耐心地挑开,将蜻蜓救出。母亲见了,非常高兴,第二天带儿子去廨院寺烧香。
在佛事结束后,母亲与先觉师父闲谈,说起儿子现在都已经会对对子了。师父听了,对着年幼的赵朴初指着庙中的火神殿,出了一句上联:“火神殿火神菩萨掌管人间灾祸”。赵朴初想了想道:“观音阁观音大佛保佑黎民平安”。先觉师父笑了,对母亲说:“此子将来必成大器。”
而赵朴初的成器之旅,正式起源于他的表舅,赵朴初的表舅关絅之曾以同知(相当于地方政府厅一级长官)身份做上海道尹袁树勋的幕僚。二次革命失败后,关絅之接到上海镇守史郑汝成逮捕孙中山的密令,作为同盟会会员,他悄悄地让公廨秘书杨润之通知孙中山转移,并故意拖延发捕票的时间。孙中山脱险后,曾亲笔题写书扇感谢他。
1921年,关絅之走上佛教道路。在中国现代佛教史上,关絅之有重要地位。他与周舜卿、沈心师、谢泗亭等人于1922年发起成立佛教居士林,这是全国第一个居士林团体。同年,关絅之等创办净业社,施省之任董事长,关絅之任副会长。1927年,净业社迁入觉园。
净业社是上海江浙佛教联合会下属单位,赵朴初在这里做秘书,收发报纸,起草文件。关絅之对赵朴初要求很严。第一次看到赵朴初起草的文字时,关絅之皱着眉头,一边拿笔批改,一边婉言批评:“你的国文很好,毛笔字也好,但佛教有佛教的门径,你要多看佛书。”从此,赵朴初开始研究佛经。后来,关絅之建上海佛教慈幼院并任院长,日常工作即由赵朴初去做。
之后,1929年4月,中国佛教会成立了,而关絅之被选为九人常委之一。从此,赵朴初和全国大德高僧的接触更加频繁了。年轻的赵朴初在这样一个佛化气氛里,不知不觉也被引导上了慈善为本、普度众生的道路。
1935年秋天,圆瑛法师在上海兴办圆明讲堂,经他介绍,赵朴初皈依佛门,成了在家居士。佛教传入中国后,居士一般指隐居不仕之士、佛教居家修行人士、所有非出家的学佛人士。赵朴初就属于居家修行人士。
在圆明讲堂,赵朴初接触了卷帙浩瀚的佛经。在经卷和高僧的影响下,赵朴初将自己在私塾和东吴大学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到佛学中去;他的诗书造诣,也与日俱进了。
1945年12月30日,赵朴初与马叙伦、王绍鳌、林汉达、周建人、雷洁琼等在上海成立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现”为宗旨的政党——中国民主促进会。此后,赵朴初同志历任民进上海分会副主任,民进上海市委主委,民进中央委员、常委、副主席,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德高望重的卓越领导人。赵朴初同志始终热爱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同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有着亲密的友谊。他长期担任民进中央和全国政协的领导职务,积极建言献策,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为发扬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为巩固与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总理曾经这样评价过赵朴初老先生:作家协会应当吸收赵朴初先生为会员。他在文学、诗词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很有名气。
国学大师季羡林也曾说过:提到赵朴老,我真是早已久仰久仰了。他是著名的身体力行的佛教居士,中国佛协的领导人,造诣高深的佛学理论家;他又是蜚声书坛的书法家;他还是有悠久革命经历的国务活动家。赵朴老真正是口碑载道,誉满中外,成为人们景仰的对象。可就是这样一位名人,一位大人物,却丝毫没有名人的架子,大人物的派头,同他一接触,就会被他那慈祥的笑容所感动,使人们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
时光荏苒,赵老先生的故事也早在十年前遗憾的写下了终章,但是对于安庆人而言,位于太湖县寺前镇的赵朴初文化公园和位于安庆市迎江区天台里街的赵朴初故居(又名世太史第)还在岁月中静静的等待着每一位对过往感兴趣的朋友去参观探访,从而了解和走进这位慈祥的老人生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