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论坛官网 - 绵阳人的网上家园 !
标题:
寻找回忆。
[打印本页]
作者:
cg888
时间:
2017-4-23 09:02
标题:
寻找回忆。
寻找回忆,4月22日,我乘车到了大通镇,轮渡过江到了曾有“小上海”之称的和悦洲。原因无他,是我母亲曾经在和悦小学教了几年书。其时应该在59,60年,我正在市二中读初中。每逢星期六都会到母亲这儿,要伙食生活费,那时太小,衣服也不会洗。也会将脏衣带给母亲洗。放假也会在母亲在这儿度过。
上图是老和悦小学。铁门紧锁,我对里面拍了几张。当然这围墙,这铁门,肯定是后来才有的。
我沿小学旧校址绕了一圈,发现这块标记,“市一中旧址”。
没想到,市一中最早竟然在这儿。于是查了一下,市一中于1938年年春创办,校址在重庆市永川区,原名“国立第十六中学”。1946年秋奉前教育部指令,学校迁至
铜陵县和悦洲
,易名为“省立铜陵中学”。1955年秋因为水灾迁至铜陵市长江东路15号,校名为“铜官山中学”。1958年更名为“铜陵市第一中学”。这样看来,确是如此。
五九年,正是三年困难时期。我曾经发帖说过,运气还算不错。在上初中时,住校生伙食费是每月交8元。一日三餐,早晚稀中午干。粥很稀直晃荡,饭也很少的一碗,不管怎样,一天还能有米下肚。十几岁的初中生,正长身体,每次刚吃完就饿了。就这样混到初中毕业。每到星期六,以前是期六上半天课,吃过中饭步行(起旱)回家。星期一,起大早过摆江渡,在那儿赶早上5点多的小轮,大约到市小轮码头,再步行赶到学校上8点的早读。现在回忆,当时读书也够辛苦的。
深深记得,放假时在母亲这儿,我与母亲的一日三餐是在当地生产大队搭伙食。这儿生产队是蔬菜队,有的是瓜果菜,虽然粮食很紧张,但由于实现“瓜菜代”,肚子还是能填得饱的。我深深记得这个大队食堂的南瓜米粉糊,几乎一日三餐都用它当饭。如果用饭票打饭,那每月的饭票会早早用完,就不够,不能糊到月底。在那个年代,遇到了这个生产大队食堂,尽管粮食不够,进肚子的米少。但仍然是能够填饱了肚子。这件事怎么会忘记。真的是很感谢这儿的农村,这儿纯朴的农民。
作者:
安州亮蛋
时间:
2017-4-23 09:15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作者:
大阳
时间:
2017-4-23 09:18
猪兄威武…不蛋疼
作者:
badsilly123
时间:
2017-4-23 09:25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作者:
《松视达》监控
时间:
2017-4-23 09:29
早晨,,,,,,
作者:
大飞哥
时间:
2017-4-23 09:31
灰过~~~
作者:
梦想才有力量
时间:
2017-4-23 09:32
早晨
欢迎光临 绵阳论坛官网 - 绵阳人的网上家园 ! (http://bbs.0816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