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论坛 - 绵阳人的网上家园 !
标题:
央视聚焦绵阳“养蜂博士”:让“甜蜜”事业“蜂”光无限
[打印本页]
作者:
绵网编辑
时间:
2024-6-22 18:16
标题:
央视聚焦绵阳“养蜂博士”:让“甜蜜”事业“蜂”光无限
央视报道截图
今年44岁的张玉波,老家在河北石家庄,2010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毕业后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做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工作,2019年辞职来到绵阳平武的大山里养起了蜜蜂。从生态学博士到扎根深山当蜂农,张玉波为什么要这么选择?
6月12日23∶30,央视一套新闻频道《24小时》以近12分钟的时长,讲述了“养蜂博士”张玉波让“甜蜜”事业“蜂”光无限的故事。
生态学博士辞职养蜂
2005年,张玉波在平武县木皮藏族乡进行博士论文蹲点调研,他走遍平武的山山水水,吃住皆在当地村民家中,与村民结下深厚情谊。13年后,他突然接到当地村支书的求助电话。
张玉波说:“2018年年底,村支书打电话给我说村里蜂群数量骤减了百分之八九十,让我帮忙想想办法。在查阅资料过程中,我对养蜂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辞去环科院的工作,来到山里当起养蜂人。”
怀着创业激情,2019年,张玉波从单位离职,来到平武的大山中准备开启养蜂创业之路。落脚后,他才将实情告知年迈的父母。
在平武县关坝村的大山里,张玉波租住在村民家,找了块斜坡地,开始养蜂。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初涉养蜂的张玉波时常被蜜蜂蜇,有一次甚至因被蜇至休克住进医院。
张玉波说:“那天我打开一箱蜂群,不到一分钟时间,左胳膊就被蜇了三四十下,到第三天蜂毒开始发作,后来被送进医院,还下了病危通知书。”
张玉波并未因此退缩,出院后,他终于弄明白了被蜜蜂蜇的缘由。“阴天时,蜜蜂情绪极为暴躁。后来老养蜂人跟我说,要是干这行,这一关必须得过。所以有时故意让蜜蜂多蜇几下,增加体内抗体。常到蜂园与蜜蜂接触,它们也熟悉了我的味道。”张玉波说。
“甜蜜”事业蓬勃发展
刚开始那会山里不通车路,高山峡谷,从山脚爬到山腰需花费一两个小时。张玉波租住的民房潮湿简陋,方圆一公里左右仅有一户邻居,但这些他都慢慢适应了。
张玉波常泡在蜜蜂养殖园里,观察蜜蜂的生活习性,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查资料,养蜂技术很快得以提升。通过多次试验,他改良了养蜂技术,大幅提高了当地养蜂的产量和质量。
张玉波介绍,蜂王是蜂群中其他成员的母亲,个头比其他蜜蜂稍大,通常隐匿在蜂巢最里层。相较于勤劳的工蜂仅有4至6个月的寿命,蜂王的寿命可达3至5年。在春季繁殖高峰期,蜂王一昼夜可产卵2000多枚。正因为蜂王强大的生育能力,才保障了蜂群的不断壮大。
张玉波说,蜂王繁殖的后代主要是工蜂。一个蜂群有数千只到数万只工蜂,这些工蜂采花酿蜜,饲喂蜂王和幼虫,还要筑巢、护卫蜂巢。
对于养蜂人来说,不仅4、5月份分蜂群很关键,7、8月份割取蜂蜜也至关重要。也正是在割蜂蜜的过程中,张玉波终于找出了当地“蜂群数量减少”的根本原因。
张玉波说,过去养蜂,蜂群为何会减少那么多?重要的原因就是蜂箱。他们使用的传统横式木桶箱或木板箱,取蜜时会伤害大量蜜蜂幼虫。原来,当地群众养蜂采用的都是横式的木桶箱或木板箱,割蜜时需割下整个蜂巢,会破坏蜂王和幼虫的生存环境。经观察张玉波发现,工蜂筑巢习惯从上到下,蜂王产卵顺序通常也是从上到下。于是,他尝试将原来的横式蜂箱改成一格一格的竖式蜂箱。
竖式格子蜂箱操作简便、成本低廉,2020年在当地推广使用后,蜂蜜的产量和质量均大幅提升。
平武金峰村支部书记唐正华说:“他没来之前,老百姓养蜂基本取个三五百斤糖;他来后,我们最高取了两三千斤糖。”
“蜂群数量比以前增长了两倍到三倍,收入增长了差不多三倍多。”张玉波说,“总之,我们村这一产业发展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小蜜蜂”成就“大产业”
5年前,张玉波还是养蜂“门外汉”,如今他拥有3个养蜂园,每个园子里有四五十个格子蜂箱。张玉波说,养蜂不仅能带动当地产业发展,还有益于生态环境维护。
张玉波说:“养蜂不占用耕地,也不占用林地,且蜜蜂是传粉动物,会自行飞到林子里采集花粉花蜜。尤其我们这里现已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蜜蜂能飞到核心区采集花粉和花蜜,可为植物授粉。换句话说,它会让核心区的植被和生态系统越来越好。”
2021年,张玉波把父母也接过来帮忙。在当地政策引导下,他将养蜂培训、科研旅游等业态相结合,推广自然教育。如今,到他的“熊猫谷养蜂园”来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
“我想通过发展养蜂产业,既能保护好大熊猫的栖息地,又能将这片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动更多老百姓致富。”张玉波说。(记者 鲁文林 李春梅)
编辑:郭成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底部站长删除!
欢迎光临 绵阳论坛 - 绵阳人的网上家园 ! (http://bbs.0816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