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论坛 - 绵阳人的网上家园 !
标题:
行进涪江·阿坝|探秘涪阳古镇:涪江源头、雪宝顶下,一座“养在深闺”的百年古镇
[打印本页]
作者:
绵网编辑
时间:
2023-6-23 21:38
标题:
行进涪江·阿坝|探秘涪阳古镇:涪江源头、雪宝顶下,一座“养在深闺”的百年古镇
绵阳新闻网讯 6月21日,“行进涪江”川渝九地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联合采访报道组沿涪江而下,走进位于阿坝州松潘县小河镇的古镇,感受这座从明代走来的守御千户所建筑的厚重文脉和历史文化气息。
古镇位于阿坝州松潘县小河镇丰河村,与绵阳市平武县的水晶、虎牙相邻,距离世界自然遗产黄龙风景区40公里,距离九寨沟160公里,是四川省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千户所古城,是涪江上游第一古城,又称“涪源古城”。
从松潘县黄龙出发,行驶约90分钟后进入小河镇丰河村,一段古朴的石头城墙出现在眼前,这里就是涪阳古镇所在。古老的石板铺设的地面上,矗立着一组行走在茶马古道上“肩背马驮”的雕塑。继续前行,是古城的南门瓮城,周围点缀着仙池浣月、塔梁晓霁、兰岭春芳、翠屏樵歌、石砚研墨、笔架秋霜、古松抱寒、萧寺鸣钟等“涪阳八景”的简介及民俗生活场景雕塑。
穿过瓮城就是古镇的南城门,一段长约600米的古街连通南北城门,城内有连通东西城门的巷道(其中东门巷已并入小河学校,西门巷又称水巷子,现仍然保存),古城内的建筑至今保持着明代以来的历史格局。主街两侧,都是青瓦木梁的川西民居,每户人家的门窗都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雕花。当天,天气晴好,时不时能看到当地的居民坐在门前,享受古镇静谧而闲适的生活。
据介绍,涪阳古镇历史悠久,唐初设涪阳戍,扼守松龙道,因位于涪江之北而得名。到明洪武十一年,为确保松潘东路交通安全,设小河守御千户所,“北控松州,南扼龙安”。明宣德四年(1429年),朝廷在小河修筑城墙,并添调官军防守。
古城墙东西长680米、南北长765米,厚4.9米、高4.45米,城墙残存1200余米。城设四门,皆用石条砌拱,青石砌成门墙。在东门外,还建有包山外城,将城东的翠屏山环抱其中。2003年,小河古城墙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自唐代以来,涪阳古镇就是松潘东路松龙茶马古道上的军事和经济重镇,是松潘连接东路平武、绵阳等地茶马古道的重要据点。几百年时间过去了,涪阳古镇所在的小河镇,依然扮演着涪江上游第一重镇的角色。
漫步涪阳古镇,当地老百姓颇感自豪的是,这里丰富的物产。据悉,这里常年出产的野菜有38种,全镇以羊肚菌种植为特色,地方小吃以小河豆腐、小河腊肉、小河腊菜最为出名。如果遇到饭点,满街都是滋味悠长的菜香。这里也是大熊猫的家园,有野生大熊猫40余只,今年以来,大熊猫先后三次下山与当地群众偶遇。古镇内的人们,在这里悠然过着数百年不变的生活,守候着一个传统的川西北乡村文明样本。
穿越悠悠岁月,沉淀下来的是历史与人文,温润的自然气候也成为这里独富特色的优势。古镇海拔1500米,四季雨水丰沛,年均降水900毫米至1100毫米,空气湿度大,年均气温9℃到11℃,很适合康养,每年夏天都会有绵阳、遂宁的游客前来避暑,节假日也有周边游客前来消闲。采访中,今年86岁的古城居民许道明热情地说,希望通过媒体传播,让更多的人走进古镇旅游避暑,带动古镇的旅游经济发展。
触摸着古城墙,开启尘封的历史。流逝的是风云变幻的岁月,不变的是心中守望的那份弥足珍贵的安宁。近年来,古镇旅游日益热门,地处涪江上游的涪阳古镇则是“藏在深闺”待人识。
小河镇党委书记杨煜表示,在保护古镇的空间格局和历史文化资源现状的前提下,先后打造了微田园、微环境等景观点缀在古镇内,营造浓郁的历史氛围与文化环境。构建古镇的文旅综合体产业相关保护性规划的控制原则,确保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
同时,全面融入“生态、文态、业态”的合理设置,构建崭新的古城空间架构,按照“一城、两地、三园”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深度打造,即以涪阳古镇为中心,依托黄龙、虎牙两地的旅游客源,发展生态园、植物园,发展以康养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将小河镇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环境优美、旅游兴旺的宜人、富有传统历史底蕴的特色小镇。
随着平(武)松(潘)交通条件的改善与提升,“藏在深闺”的涪阳古镇,也定会沿着奔腾不息的涪江走出去。
(行进涪江联合采访报道组 绵报融媒记者 张登军 邓勇 唐舒琪/文 王勇/图 熊锐/视频)
编辑:谭鹏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底部站长删除!
欢迎光临 绵阳论坛 - 绵阳人的网上家园 ! (http://bbs.0816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