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城直管区】在“营商”中“赢商”绵阳科技城新区这样做 ...
http://www.myrb.net/upload/2024/11/298459418.jpg新区政务服务大厅服务窗口
http://www.myrb.net/upload/2024/11/2984525969.jpg
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http://www.myrb.net/upload/2024/11/2984545968.jpg
一站式服务中心为企业热心服务
http://www.myrb.net/upload/2024/11/298461662.jpg
自助服务区内设施齐全
日前,绵阳科技城新区某餐饮店成为首个通过当地市级“名特优新”审核的园区个体工商户。“这离不开新区对企业的走访和指导。”该餐饮店负责人鲁先生对新区的贴心服务赞不绝口。
这次“名特优新”申报领先一步,源于绵阳科技城新区市监分局协同政务服务中心、人社中心、税务局、消防等相关部门开展的“万人进万企纾困促发展”企业走访活动。
据了解,该项活动重点围绕“全民讲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及公平竞争政策等内容,为辖区企业提供服务,全力纾难解困。自开展以来,已走访企业178户,解决各经营主体困难诉求40余条。
这样的多部门联合走访解决企业诉求,只是新区用心用情为企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新区如何出实招?
□钟林
“管家”式服务 “赢商”功夫在日常
“王潇:负责数字经济产业园,服务企业70家,其中规上企业23家”“李智信:负责创新基地,服务企业90余家,规上企业40家”……在绵阳科技城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办公室里,粘贴着一份责任分工明细表,上面详尽罗列着该部门企业服务专员的牵头事项和近期企业服务重点工作清单,这是新区实行的“一企业一专员”制度,目的是精准高效解决企业困难诉求,把为企业服务变被动为主动。
这样的主动服务,成效明显。
11月13日,记者在绵阳科技城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3号楼一楼看到,这里的办公区正在紧锣密鼓赶工期开展装修工作,这是绵阳市奥派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办公地。
这家专业从事智能化设备制造、机器人集成应用、新工艺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原本在新区分别有两处办公场地,一处在数字经济产业园11号楼用于日常办公,一处在下沉广场用于生产。
不久前,新区企业服务专员在走访企业过程中,企业反馈入驻新区以来业务量不断攀升,但原有的办公场地不利于生产扩大,无法集中办公也影响了运转效率。在得知企业希望将办公场地合二为一的需求后,新区及时研判,为企业成功协调到如今的新办公场地。
“新办公区完全满足我们的生产发展需要,而且整个过程非常高效,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公司负责人透露,预计12月底装修完毕就可以进行合并搬迁。
企业服务专员的工作远不止于此。除了定期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发展需求,还要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全方位的支持。
新区意识到,“赢商”功夫在日常。从常态化开展政企面对面座谈会,到企业服务专员的不定期走访,这种“一对一”的“管家”式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专家”式服务 提升企业获得感
对一个地区来说,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标注着经济发展的软实力,企业的反应最直接。
不久前,新区企业四川长虹云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账上,收到了一笔20万元的奖励资金,备注为“2023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而兑现这项奖励的拨付方式,则是源自新区的“免申即享”政策。
“我们不用自己去申请,不用提交各种证明材料,不用跑腿,公司账户上就能直接收到钱,真是特别省时省事又舒心。”公司负责人对这项政策高效落地赞不绝口。
“免申即享”即免予申请、直接享受,主要是通过减少企业申请交材料、填报信息等环节,让符合条件的企业高效享受政策红利。通过“免申即享”,能进一步减少企业享受政策的申报时间和人力成本。
近年来,新区树牢“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理念,推动“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实现惠企政策兑现公开透明、主动服务,已先后发布三批次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事项清单。截至目前,该清单包括44项,5000余家企业享受到政策直达红利,兑现资金超3000万元。
对企业来说,更好的营商环境也是实现降本增效的有效路径。降低综合成本,既要降低水电费、拿地成本、用工成本等显性成本,也要降低政务服务、产业配套、物流运输等隐性成本。
“以前,我们需要主动关注政策、及时申报。如今的‘送货上门’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服务的用心用情。”长虹云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新区还率先成立全国首个市场监管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同时,为提质企业落地服务成效,新区还长期开展“企业服务能力大提升”专题培训、应知应会知识水平测试等,确保日常积累的扎实,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提升企业获得感,形成人人、时时、处处皆重营商环境的好氛围。
“全链”式服务 营造最优发展环境
近年来,新区通过激活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现了智能机器人、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绿色环保等创新产业的高速发展。其中,以应用场景为牵引,为企业找技术、找资金、找市场、找销路,开展“全链”式创新服务是一大亮点。
以智能机器人为例,目前,新区已引育人工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条企业50余家,在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应用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
今年10月,新区智能机器人企业又添新“朋友”。
智能机器人所涉及的高性能和复杂结构零部件较多,若独立开发、试验,成本高、周期长。为补全中试服务快速成型能力,新区和安徽哈特三维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携手共建中试快速成型服务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
“这将推动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链中试服务快速成型能力。”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中试快速成型服务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打造,将为新区乃至整个绵阳的企业,提供从产品设计到原型验证、从模具制造到产品试制的一站式定制化服务。
不仅为企业提供中试服务,新区也为企业谋销路,拓展市场。
在新区,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已是百花齐放。绵阳它人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的清洁机器人走进了机场、医院、园区;四川声通玄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无人驾驶汽车除了穿梭于新区的各个街道,也驶进了仙海水利风景区;绵阳乐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的人形机器人被用作文明劝导员;绵阳市五八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四足仿生机器人参与消防演练、安保巡逻……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新区不断帮助企业链接更多有效资源,做好全生命周期服务,支撑创新企业实现协同发展。
近年来,新区在产业培育发展过程中探索形成了“一个领军团队、一个研究院所、一个实训基地、一只产业基金、一个产业园区”的“五个一”发展模式,以此创新实践四链深度融合,从技术、市场、人才、资金等多个维度为企业提供全生态、全链条、全场景、全产业的服务保障,助力企业快速成长和发展。
如今,新区愈加优越的营商环境正如阳光雨露,吸引着各类企业、人才和资本近悦远来。
编辑:李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