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超1100斤!绵阳这里的高产玉米原来是这样种成的→
当前,绵阳梓潼县玉米进入收获季,联合收割机在各个田间地头忙碌,开启丰收模式。http://www.myrb.net/upload/2024/9/685643643.jpg
9月5日,在梓潼县文昌镇云峰村,在大山深处的半山腰上的一块块旱地里,一排排2米多高的成熟玉米笔直挺立,长势喜人。
当天一大早,玉米联合收割机开进地里,随着齿轮高速转动,一根根粗壮黄亮的玉米棒被机器“吃”进“肚”中,经过摘棒、剥壳、脱粒,金灿灿的玉米粒从出粮口“吐”出来,随后装满一辆辆三轮车,送去烘干房烘干。
http://www.myrb.net/upload/2024/9/685643737.jpg
“这一车大概装了1800多斤玉米粒。”种植大户罗在银把车里的玉米粒一把捧在手里,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今年他在该村种植的500多亩玉米,亩产量预计超过1100斤,比常规品种每亩多200来斤。
http://www.myrb.net/upload/2024/9/685643768.jpg
“优质品种、密植技术对增产起到了关键作用。”罗在银介绍,他主要种植的是“同玉609”,不仅颗粒大,还具有抗旱、耐高温、抗病性好等特点。
“这里的玉米是今年5月20日左右播种的。”罗在银告诉记者,在高产品种和机械化加持下,配合科学用肥,加上农业专家在除草、无人机喷药等田间管理上的技术指导,今年的玉米丰收在望。
据了解,罗在银在梓潼全县经营土地1000多亩,其中种植玉米700多亩。他从前年开始购置播种和收割设备,目前他已有旋耕机4台、播种机8台、联合收割机2台,通过利用智能化、机械化设备播收玉米,推动玉米生产提质增效。
http://www.myrb.net/upload/2024/9/685643783.jpg
罗在银也用自己的实践,带着这片土地的人们走出一条玉米种植增产增收之路。
“这几年,我们村流转土地700多亩,每年为老百姓增收20多万元。”文昌镇云峰村党委书记杨良茂说,秋收季村民就在家门口务工,也是一笔可喜的收入。
从人扛牛拉到机器耕收,从靠经验吃饭到靠技术吃饭,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在梓潼,新质生产力正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http://www.myrb.net/upload/2024/9/685643815.jpg
“梓潼县常年玉米栽播面积约28万亩,今年以来,全县大力推广玉米绿色高效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配套‘同玉609’等主导品种,科学用肥用药,应用减损机收等技术,不断提升全县粮食综合产能,助力天府粮仓建设。”梓潼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亚平说。
(胡莎莎 宋叶茱 涪江观察记者 刘晓东 蒋成林 文/图)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底部站长删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