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网编辑 发表于 2024-6-25 19:19:32

中国(绵阳)科技城的科技底蕴:为科技而生 因创新而变

http://www.myrb.net/upload/2024/6/2584533849.jpg
          四川两弹城博物馆(记者 陈冬冬 摄)
          6月24日,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主题活动上,“两弹元勋”邓稼先之子邓志平向梓潼县捐赠邓稼先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证。
          6月25日,正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聚光灯下,一本院士证的背后,诉说着老一辈科学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动人故事。
          “这本院士证对梓潼县意义非凡,梓潼县将把院士证珍藏于四川两弹城博物馆,延续邓老的报国意志,讲好以邓老为代表的‘两弹元勋’们的真实故事,用具体行动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绵阳两弹一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昆表示。
          昔日长卿山下,还有上万名如邓稼先般以身许国的科技工作者,他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事迹,已熔铸为永恒的精神坐标。如今,中国两弹城不仅是红色教育基地,更是激励后人前行的精神灯塔。
          “两弹一星”精神,如同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着绵阳前行的道路,激励着这座城市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上加速奔跑、贡献力量。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家三次赋予绵阳科技创新的光荣使命,为绵阳打上了“科技”烙印、注入了“创新”基因,科技创新已成为绵阳的核心价值和鲜明底色。
          这背后正是“两弹一星”精神在绵阳的传承与延续。近年来,绵阳大步向前“闯”与“试”,奔向更加广阔的创新之路——
          打破地域“藩篱”。中科大、哈工大、重庆大学等33所高校在“云上大学城”集聚,“云上科技城”吸引了35个创新创业团队入驻,浙江大学叶志镇院士团队研制的钙钛矿量子点技术应用、电子科技大学团队研制的管道检测机器人等多项成果已实现市场化应用。
          打破机制“壁垒”。绵阳深入实施“科技助理”制度,累计遴选89名科技助理推动企业技术需求与院所、高校技术供给有效对接,促成氮化硅陶瓷基板技术等46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打破科研、市场“两张皮”。绵阳常态化组织骨干企业逐户走访在绵科研院所,探索“技术+团队+股权”捆绑式科技成果整体转化模式,推动企业、院所、高校紧密合作。长虹在“掘宝”中,“挖”到了在全世界率先突破X射线FLASH放疗技术以及氮化硅陶瓷基板、氧化钇透明陶瓷等5个“宝藏”项目。
          穿越时光,科技创新一直是绵阳的主旋律。当前,绵阳正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创新与产业的乘数效应,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以科技创新为重要引擎,绵阳实施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部署实施人工智能、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先进材料、航空航天等重大科技攻坚,抓好科技创新这个“源头活水”,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形成引领支撑未来绵阳发展的“爆发点”。
          “我们将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切实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源头供给。”市科技局副局长陈光明表示,绵阳积极探索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的有效路径,让“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开花结果。
          “两弹一星”精神,筑牢科技立市精神“根基”,也叠加出绵阳城市创新发展的高度。
          (记者 郭若雪)
          编辑:谭鹏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底部站长删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绵阳)科技城的科技底蕴:为科技而生 因创新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