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山水间的家》走进北川石椅村 感受乡村振兴“很好的样子”
http://www.myrb.net/upload/2023/8/784534418.jpg唱羌歌、跳沙朗,体验羌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探访山水间的美丽蝶变,见证乡村振兴壮美画卷。8月5日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第二季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准时开播。
首期节目将镜头对准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主持人撒贝宁,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影视演员陈数组团走进这座“云朵上的羌寨”,在羌族风情的村寨里展开了一场沉浸身心的“田野之旅”,以颗颗香甜的“小枇杷”为切入点,倾听石椅村山水间“变”与“不变”的“涅槃”故事,为大众呈现出更加立体鲜活的乡村振兴“好样子”。
“我朋友圈都被刷屏了,亲朋好友都守在电视机前,一起看我们家、我们村。”8月5日20时左右,石椅村村民陈华全一家兴奋地围坐在一起,作为节目中的主人公家庭,他们全神贯注,期待节目开播。
“石椅羌寨最风光,亲人为你献咂酒,尔玛教你跳沙朗……”伴随着悠扬豪迈的歌声,充满羌风羌韵的寨子跃然在屏幕上。节目中,嘉宾们化身果农,在陈华全家里的“绿丰园”枇杷地里采摘、套袋、打包,忙得不亦乐乎,还参加了石椅村一年一度的“枇杷节”。
“我仿佛看到了一只涅槃重生的凤凰。”撒贝宁对石椅村的“好丰景”赞不绝口。
http://www.myrb.net/upload/2023/8/78205420.jpg
陈华全一家收看央视《山水间的家》
59岁的陈华全听着屏幕里传来的声声赞美,思绪回到了10多年前。“过去,我们村是典型的贫困村,人均年收入才几千元,大家主要靠种粮食谋生。”陈华全说,他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尝试种植枇杷,成为村子里第一位“吃螃蟹的人”。
石椅村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拥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地理环境,是水果生长的天然“大棚”。
“我当时想着,村子里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好,我们要利用起来。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家在村里的枇杷有近50亩。”陈华全说,现在,村里成立了石椅村水果专业合作社,再加上乡村旅游的助推,家家户户种水果,日子越过越甜。
一旁,陈华全的儿媳妇岑敏不停刷新着抖音、微博,实时观看网友的评论。“一定要去石椅村感受羌族文化”“这里的枇杷看着好馋人啊!”“在羌寨里住一晚,别有韵味。”……岑敏一字一句地念出,陈华全笑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陈华全通过不断学习,种果树、开办家庭农场,不仅让自家日子越来越红火,也积极向村民开展培训,普及种植知识,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http://www.myrb.net/upload/2023/8/782027269.jpg
撒贝宁、李敬泽、陈数走进石椅村,聆听绿水青山间的幸福故事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石椅村干部群众时“点赞”: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时隔半年,总书记祝福的话语、殷切的嘱托,依然回荡在山水之间。
石椅村党支部书记陈爱军表示,将继续让传统禹羌文化在文旅融合、茶旅融合、农旅融合中“活起来”,把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转化为建设美丽家园的实际行动。如今,石椅村经过“蝶变升级”,新增了“彩虹”小道、网红民宿、采摘游玩项目、“羌文化”讲解等,更多新产业、新业态出现在村子里,让游客体验升级。
透过央视的《山水间的家》节目,山青、树绿、果丰、人乐的石椅村,欢迎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做客,一起吃腊肉、品羌茶、看雪景、唱羌歌、跳沙朗、喝咂酒,体验羌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乡村振兴的“好样子”深入人心。
(绵报融媒记者 曾晨/文 胥江/图)
编辑:谭鹏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底部站长删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