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成功申报海绵城市建设省级示范城市
原标题:绵阳成功申报海绵城市建设省级示范城市海绵+城市 绘就生态宜居新图景
http://www.myrb.net/upload/2023/4/2872717939.jpg
绵阳城区一角
近日,记者从市住建委获悉,在2023年申报全省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评审中,绵阳以综合评分全省第一的成绩,成功申报海绵城市建设省级示范城市。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实施特色海绵理念工程项目281个,总投资361.5亿元,建成区35.8%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制度+规划+管控+标准”市域新建项目必须“海绵化”
绿草如茵,树木林立,波光粼粼,河中沙洲不时有白鹭掠过……科技城新区直管区安昌河沿岸综合治理项目,是绵阳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片区之一。生态岸线河堤、良好渗水性的绿廊、透水铺装道路……该项目建设中,海绵理念无处不在。如今一到周末,私家车停的满满当当,这里已成为绵阳最具人气的城市新氧吧之一。“原先下过雨,都不敢带娃去户外玩,到处都积水,现在雨一停,带上帐篷和板凳就来了,根本不用担心。”正同家人在此露营的市民谢女士说。
海绵型生态水系、海绵型绿地、海绵型道路广场……不仅是新建项目,老旧小区“海绵化”也是近年来的重点。立春过后,南河公寓小区居民陈伯伯在“海绵化”改造后的小区散步,小区内草木茂盛,透水铺装的步行道曲径通幽,虽是刚下过雨,却没有积水。近年来,我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注重“一小区一策”因地制宜布局海绵设施,通过栽植绿化,增加生态停车位,铺设雨污水管,将砂石路面改为透水砖和透水混凝土路面等等改造后,一座座“会呼吸”“能喝水”的海绵小区正在惠及千家万户。
“近年来,我们推行制度+规划+管控+标准的路径,要求绵阳市域新建项目都必须按照海绵城市要求建设。”市住建委海绵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2016年被确定为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后,绵阳以建设“三江六岸”等海绵型项目为突破口,全力创建海绵示范城市。
建成区35.8%面积已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自古以来,人择水而居,城临水而建、因水而兴。绵阳有建设海绵城市的先天优势。”市住建委负责人表示,绵阳有良好的天然生态本底,地表水系发达,具有典型的“山前盆缘”地貌特点,是全国生态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其次,绵阳具有独特的国家战略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城发展,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科技创新先行区的意见》,明确要求绵阳坚持绿色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和服务功能。此外,绵阳具有重要的生态区位。涪江是嘉陵江主要支流之一,当前,涪江流域川渝九地正共同打造“生态共同体”,联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近年来,我市用海绵城市这支笔,生动描绘“生态美市”底色,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强化洪涝治理,守稳城市安全。按照城市海绵化要求,须城内城外统筹谋划,上中下游综合施策,左右岸同步规划同步整治。我市在涪江水域建设闸坝调蓄工程,增强抗洪能力;近年来投资5.58亿元,整治内涝积水点39处;投资3.7亿元,排查管网472.87公里,改造雨污混流管网179.92公里。
注重“蓝绿”结合,践行绿色发展。发挥公园绿地、水系等的调蓄作用,提高城市水源涵养能力。大力实施“生态美市”战略,特别是2021年以来,在三江六岸综合整治中全面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实施海绵绿色福祉工程,建成三江湖、江油读书台2座国家级湿地公园,海绵型绿道175公里、口袋公园62个。同时,充分发挥公园绿地的“渗、滞、蓄、净、用、排”功能,初步形成了“群山环抱、山水共济、林田相伴、城水互融”的绵阳海绵城市生态格局,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典型带动,引领示范。通过北川新县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绵阳农业学校和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代表的海绵示范项目,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据介绍,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实施特色海绵理念工程项目281个,总投资361.5亿元,建成区35.8%(59.78平方公里)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未来三年计划实施约180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市住建委负责人表示,此次成功申报海绵城市建设省级示范城市,绵阳将在三年内获得1.5亿专项资金,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为争创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打下基础。未来三年,绵阳还将计划实施约180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投资49亿元,城市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与城市更新相融合,提高人居环境质量,降低城市内涝风险,提升河流生态环境质量,筑牢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效助力绵阳这座中国科技城的崛起和腾飞。
(绵报融媒记者 兰建春 图片由市住建委提供)
编辑:谭鹏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底部站长删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