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阁古院里的隋唐文化秘境——探访碧水寺摩崖造像
http://www.myrb.net/upload/2023/4/984623111.jpg碧水寺
涪江畔的唐风古寺
造访碧水寺摩崖造像,先从了解碧水寺的历史开始。
碧水寺背依龟山,面临涪江,倚崖而建。进入碧水寺的大门,沿着台阶而下,几番迂回婉转,穿行在仿古建筑之间,浓浓的唐代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碧水寺又称滴水寺,走进寺内,可以看到山崖间处处有滴水,这是滴水寺名的由来。但很少有人知道,碧水寺最初的名字是水阁院,或因古寺中四处滴水又临涪江而建有关。
民国版《绵阳县志》中有“考旧志,唐名水阁院”的记载。根据志书记载,唐代贞观初年,巴西(今绵阳)县令令狐元轨在碧水崖“施经造像”。后来,为保护摩崖造像,郡守李同叔修建阁院,水阁院之名或由那时开始。
到宋大观年间,人们扩建阁院,水阁院更名为碧水寺,并一直沿用至今。此后,碧水寺几经兴废,嘉庆五年“里人建小阁以护之”,到嘉庆十一年重修,其风貌一直保存到民国时期。1965年,碧水寺的阁楼垮塌。1986年,在原址重建阁楼并重砌围墙保护,成为绵阳一道迤逦的景观。
2008年,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碧水寺受损。2011年,启动灾后重建。2021年,启动安全和消防设施安装工程,并于2023年3月恢复开放。
http://www.myrb.net/upload/2023/4/984552800.jpg
碧水寺摩崖造像
碧水崖的文化秘境
在碧水寺,因为观音殿内碧水崖上的摩崖造像和石刻,以及原青义搬迁来的千佛崖摩崖造像、原开元寺的观音像,故被称为隋唐时期的文化秘境。
进入观音殿,抬头就能看到一块南北长8米、东西宽4米悬空崖壁上雕刻的造像。在碧水寺内,现存摩崖造像25龛。其中,崖壁的南面和西面有18龛120尊佛像造像,每龛皆为圆拱形,龛楣刻有缨珞、垂幔华盖,造像为深浮雕,大多为一佛二弟子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由于时代久远,部分造像风化严重。在碧水崖的西面,楷书雕刻《金刚经》,共32方约4000字,但部分文字也因风化而模糊。
碧水寺的摩崖造像均没有开凿的题记,但根据石窟的龛形和造像内容,结合四川省内其他地区有明确纪年的摩崖造像对比,有唐代贞观年间的风格。民国《绵阳县志》卷二《建置·寺观》的记载(前文已有表述)则印证了这一判断,证明碧水寺摩崖造像的开凿时代是唐代早期的贞观年间。
关于《金刚经》的年代,民国《绵阳县志》有“隋唐间笔意”的记述。上世纪90年代初,著名考古学家王家祐经过拓片对比分析后,认为碧水寺的摩崖造像中,石刻《金刚经》应该是隋代时雕刻的,算是为石刻具体年代作出较为权威的定论。
http://www.myrb.net/upload/2023/4/984524213.jpg
摩崖造像局部
隋唐时的文化印记
对碧水寺内的摩崖造像和石刻经文,文物专家均用“罕见”来形容。
现存碧水寺摩崖造像,内容丰富而精美,保存相对较好,具有明显的唐初长安风格,残存宋代大观年间重妆色彩,是四川地区重要的唐代初期摩崖造像之一,也是研究唐初宗教和西域画风在中原、四川流行的重要资料。
在2007年启动的绵阳地区唐代龛窟调查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价碧水寺摩崖造像中部分龛窟的规模较大,“造像极工致”。其中,第25龛造像的璎珞与西安市博物馆所藏的北朝、隋、初唐的圆雕造像相似。第19龛造像中的两尊菩萨像,与日本法隆寺的壁画风格一致。早在2007年3月,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肥田路美教授到碧水寺考察后认为,法隆寺金堂的佛像雕塑与碧水寺摩崖造像风格也极为相似。
第10龛雕刻的《金刚经》,字体方正,秀劲有力,结构严谨,有隋唐时期的笔意,堪称书法佳品。碧水寺现存的《金刚经》龛刻在崖壁上,这在国内很少见到,而且雕刻工艺精美,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也是研究古代佛教刻经的重要资料。
http://www.myrb.net/upload/2023/4/984457803.jpg
碧水寺内藏原开元寺观音像
延伸阅读
碧水寺内的其他造像
在碧水寺观音殿内,一尊高3米有余的观音像和从涪城区原青义镇千佛山搬迁过来的千佛崖摩崖造像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观音殿内的观音像,原存开元寺,在开元寺被毁后,观音像被埋在地下。民国《绵阳县志》记载,“从开元寺废址锄来于此(碧水寺)”。观音像高312厘米、肩宽90厘米,身体浑厚、姿态端庄,有北周晚期到隋初的造像风格,并有北齐造像特点,其年代为北周至隋之间。观音头戴方冠,冠上开3个小龛,分塑佛跏趺坐像,这在同时期及之后的唐代造像中非常罕见,是四川可移动唐代大像中难得的精品。
千佛山山腰搬迁过来的千佛崖摩崖造像,在碧水寺摩崖造像后壁,开凿于唐开元至广明年间,题材涉及道教、佛教,且有明确纪年,保存状况较好。当年因计划修建的绵(阳)江(油)公路将横穿过造像所在山体,文物部门于1993年将造像所在的崖面整体切割后搬迁到碧水寺,为千年古寺新增一景。
(绵报融媒记者 张登军 文/图)
编辑:谭鹏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底部站长删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