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网编辑 发表于 2022-5-11 08:47:52

“互联网+”寻 亲让救助有温度有速度

  (任彦升 刘玉明)“没有救助站的帮助,不晓得要跑好多路才找得到我们哥哥。”近日,在外流浪多日的冯福泽回到妹妹家中,妹妹小冯握住三台县救助管理站护送人员的手,感激地说。
          3月中旬,冯福泽从妹妹家中走失后,找不到回家的路,便开始在芦溪等地流浪。在接到群众报告后,芦溪镇派出所民警在菜市场找到了冯福泽,由于冯福泽有语言障碍和精神障碍,思维混乱,民警无法得到有效信息,只好联系三台县救助管理站,管理站工作人员迅速将其带回站内,利用全国救助信息系统为冯福泽寻找回家路。
          “全国救助信息系统就是帮助长期滞留的流浪乞讨等人员早日回归家庭搭建的寻亲平台,救助站直接将站内滞留人员信息和照片上传至系统,对接社会寻人和受助人员的需求,更加快捷精准。”救助站站长冯小金介绍,寻亲是争分夺秒的行动,该站立刻将救助对象的照片上传至全国救助信息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查询模块,系统自动检索出冯福泽的救助记录。
          从“身份不明”到查清所有信息,用时不到20分钟。而这一运用科技手段寻亲的故事,在该站并非个例。冯小金介绍,今年一季度,该站利用全国救助信息系统“人脸比对”成功帮助130余人回归家庭。
          据介绍,在救助过程中,不少流浪人员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或精神残疾,不能表述自己的真实身份,无法与亲属取得联系。为此,三台县救助管理站针对不同受助人员的特征,采取多种灵活手段,运用人脸比对和DNA比对、“互联网+寻亲”等办法,着力解决无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不全救助对象的寻亲难题。
          “在人脸比对不成功的情况下,我们联合所在辖区派出所、县公安局,对无法甄别的对象进行DNA比对,从而找到有用的线索。”冯小金介绍,自从该系统运用以来,救助成功率显著提高。
          为扎实开展救助管理工作,三台县建立健全了县、镇(乡、街道)、村(社区)层级救助管理网络,明确部门职责分工,为流浪乞讨救助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县民政局出台关于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实施办法,明确经费筹措渠道,落实经费保障,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工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救助管理工作、关爱流浪乞讨人员的良好氛围。
          同时,三台县救助管理站主动对接公安、城管等部门,理顺工作流程,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公安、城管等部门在执行任务时,发现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向救助站提供信息,救助站安排工作人员赶赴现场甄别施救。对其中的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人员,由首接部门护送到救助站。发现患病人员直接送至定点医院进行医治,行动不便的老人则送往县社会福利院进行托养。
          据了解,2021年,该站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703人,年度累计每天每人次救助量为1416人次,其中未成年人37人次,老年人169人次、残疾人44人次、精神病人和智障人员183人,护送返乡433人次,未发生一起流浪乞讨人员的投诉事件和安全责任事故,救助满意度达100%。
          编辑:谭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互联网+”寻 亲让救助有温度有速度